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洛阳元青花权威鉴定在哪里?

  • 发布时间:2018-10-12 20:40:21,加入时间:2018年03月16日(距今2607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园大冲国际中心28楼
  • 公司:深圳亦古轩艺术品展览销售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杨经理,手机:18321282258 微信:h882016888 QQ:2903371591

元青花瓷(又称元青花),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青花瓷生产于唐代,兴盛于元代。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纹饰的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青花瓷器的出现,是中国瓷器史上从白瓷向彩瓷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标志。青花瓷器不仅继承与综合了瓷器生产的各种技艺,而且也为中国瓷器更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随着青花瓷器的大量生产,促进了江西景德镇瓷业的空前繁荣,使之以“瓷都”之名而享誉于世。与此同时,青花瓷器也便成为了中国古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优秀品种,赢得了国内说外人士的珍爱和赞许。中国的青花瓷器遍布于全世界,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贡献。因此,对于青花瓷器的专题研究,向为中外学者所瞩目。

而元青花瓷器更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自元代青花瓷产生的那一刻起,便以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中国,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陶瓷生产与出口的大宗商品。元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明快雅丽的绘画图案,丰富多彩的器物种类,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造型和科学复杂的装烧工艺,为历代研究者、收藏家和欣赏者所赞誉称绝。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陶歌》中如此称誉元青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其达到了历代青花都无法比拟的崇高地位。器型丰富、颜料奇特、纹式多样、域外风格都是元青花备受后世推崇和藏家青睐的主要原因。元青花的器型十分丰富,常见的有罐、玉壶春瓶、梅瓶、碗、盘等,由于受国际交流的影响,一些器型具有明显的西域风格,如执壶和盘等。更关键的是,西域“苏麻离青料”的引进,使元青花的发色步入新的境界。

鉴别一件元青花瓷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看器形

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佑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看青花

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延佑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青花上浮与釉面紧贴,晕散青花呈炸开状,上浮青花釉面显有浓黑丝及小点,青花纹饰紧贴釉面,微呈凹状,这也是鉴别景德镇元青花瓷的基本要点。

()看纹饰

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可分两类。一类是以进口料绘画纹饰,具有构图满密、层次丰富、绘画工整的特点。如大盘纹样多由三至五层满密的图案组成,瓶、罐的纹样多由三至八层图案纹饰组成,纹样有主宾协调、繁而不乱的特点,图案题材丰富多样,以人物故事,缠枝花卉、鱼藻、莲池、双凤花卉、开光折枝、竹石花卉瓜果等纹样组成,花卉纹有大花和大叶的特点,其中缠枝莲花的叶瓣多绘成葫芦形,牡丹纹饰边缘绘成白色联珠状,辅助的变体莲瓣纹多有间距,边框内饰有青花等特征。另一类青花以国产料绘画,其纹样具有流畅奔放的特征,纹样构图较简单,绘画较粗率,以各种花卉纹饰为多见。

()看内壁

元青花瓷瓶、罐内壁多不施釉,内壁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与器底往往留有明显的胎接痕。梅瓶内与肩部连接处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内壁胎接痕多为凸起约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细大小不规则,手摸有圆润细腻质感。瓶内壁砂胎略带淡黄色,胎内壁砂眼及内壁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腹上部一般无修胎处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纹,瓶内壁稀朗砂眼明显可见。强光斜看内壁稀朗砂眼内闪出星光点,发出亮光,也称阴阳光点。

()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类器的底部多呈内凹圈足状,足底宽厚,少量足底呈外侧斜削状,挖足有浅有深,多为挖浅足。碗盘类器圈足则多呈外侧斜削状,但无论是琢器还是圆器,圈足均有较规则及不规则之感。瓶、罐之类有的足底砂胎显有扎紧感,也有的胎质略呈疏松感,细小砂眼及黑糊麻点清晰可见,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鸡心状。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纹,呈火石红及赭红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颗料石明显可见,粘有稀朗大小块不一的黑釉斑痕,并有自然炸开状。

()看显色与气泡

元青花的显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较厚显出水绿色,也有显出鸭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会显出青白色、浅淡蓝色,或偏黄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类显色明显,显色是随空气中的干度、湿度、温度、季节的变化来显出釉面不同的颜色。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类青花瓷釉面上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一般为天气炎热季节,还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枢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数是没有气泡的。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会有气泡的,但是会有大小两种气泡,小气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显得干透呈莹润透明状。

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直到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