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求购信息 »收藏品 » 其它

艺术圈的“暴力美学”

  • 发布时间:2018-10-13 10:56:10,加入时间:2018年06月23日(距今2168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华区汇海广场
  • 公司:深圳雍乾盛世艺术品展览销售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曹经理,手机:19925212943 微信:hsmy0816

人的本性中有着天然的暴力因子,在艺术界中,人们称这为“暴力美学”。

卡拉瓦乔 David with the Head of Goliath

地狱中的但丁和维吉尔 威廉·阿道夫·布格罗

关于暴力,我首一人——弗朗西斯·培根,暴力这一词是形容他风格的频率最,高的词汇,在他笔下的人,仿佛是被某种超自然的暴力折磨痛苦。

Three Studies for a Portrait of George Dyer, 1963

Triptych August 1972

画里往往除了人物和简单的背景没有丝毫干扰物,使人们的目光不自主停留在那扭曲的、痛苦的、一边在生长一边在融化的一堆血肉之上,这种暴力这把刀好似直接插在观看者身上。

美国现代艺术家巴斯奎特年少便因热爱街头涂鸦而辍学做艺术,正好赶上了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摇滚、朋克和街头艺术同时兴盛的时代潮流。

他漂泊过、迷茫疯狂过、贫又富过,他几乎拥有了一切,在28岁的年龄耗尽了它们,包括自己的生命。然而他从不曾后悔,因为这种极致就是他人生的全部追求。

看了他的画以后,又是另一种暴力充斥着你的眼睛和神经。

疯狂的色块,凌乱的触笔组合成一个个死亡骷髅,正冷眼望着你,这是虚幻的,却是他的内心世界真实感受。

他和安迪·沃霍尔两人曾经还是挚友。

这是他画的安迪·沃霍尔

巴斯奎特挥霍生命也要透支想象力的极限来创作,他的艺术同他本人的生命历程一样,如昙花绚烂,他的暴力是一刀致命。

充满恐惧与暴力的雕塑,艺术家想表达啥?

韩国艺术家Park Ki Pyung雕塑作品涉及的主题包括生存、无常、暴力和空虚。

Park的雕塑作品尝试表达出一种普遍性,试图在作品中展现出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意义。

他说:我在创作时,会专注于我的感觉,我的行为和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试图在自己内心找出人类的普遍性。

另外,我还会观察其他人,将自己和他们进行换位思考。普遍性是我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我想创作出在任何时代都能被理解的作品,不论是现在这一刻,或是在死后的时间。

暴力美可以满足观看者感官,但同样也要给人以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没有毫无缘由的暴力,这是一门充满责任感的艺术。

也许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我们确实都很脆弱。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