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地有望不再与噪声划等号。媒体获悉,一种名为移动式声屏障的神器,正在武汉112处工地投用,大幅削减工地施工噪声。
在中国一冶二七长江大桥临江大道匝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媒体见到了移动式声屏障。每块屏障高约4.5米、宽约3米、厚约10厘米,由吸声材料制成,拼接成型后形似大号的工地围挡。
“别小看这些特殊‘围挡’,它们可帮了大忙。”工程项目负责人李胜涛说,该项目是武汉市军运会的重点配套工程,工期十分紧张。但项目周边被奥山世纪城等至少5个居民小区包围,最近的幼儿园距工地仅约30米,对施工噪声敏感。
8月10日,工地进入地下桩基施工阶段,这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噪声大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居民投诉让人始料不及,当月高达53起,当月投诉量排名全市前列。
8月30日,项目部斥资50万元,在居民区和工地噪声源之间,安装了200米长的移动式声屏障。安装至今,再无一起噪声投诉。
媒体9月7日探访项目施工现场,打桩机正在施工,工地内轰鸣声震耳。但当媒体来到安装了移动式声屏障的围挡外,却只能听见轻微噪声。工人持噪声检测仪检测发现,工地内噪声为85分贝,经移动式声屏障遮挡后,噪声降至31.5分贝。
除了安装移动式声屏障,施工方还专门调整施工顺序。噪声较大的桩基施工放在白天进行,晚上则进行灌注混凝土、下钢筋笼等噪声较小的工序。“小型打桩机打一根桩需近30小时,大型打桩机打一根桩需15小时。为确保夜间不用进行桩基施工,我们特意增加投入50万元,将小型打桩机换成大型打桩机。”李胜涛说。
眼下,武汉进入军运会项目大建设时期,尽量降低项目施工给市民正常生活带来影响,尤为重要。武汉市城管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安装移动式声屏障将纳入武汉工地规范管理,有望成为地处居民密集区、学校密集区等噪声敏感区域工地的“标配”,让军运会的项目建设“静悄悄”。
安固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坐落于河北安平声屏障生产基地,建于2014年,公司注册资金518万元,生产场地近一万平方米,设备齐全能生产所有的声屏障系列产品,应用广泛,例如:全封闭式声屏障、移动声屏障、弧形声屏障、直立声屏障、公路声屏障、桥梁声屏障、快速路声屏障及各种规格立柱、相关配件,可进行任意形式的表面处理,如:热镀锌、喷塑、浸塑等,颜色多样,外形美观,是专业从事声屏障的加工制造与生产销售的环保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