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南宋龙泉窑 瓜菱形花插
年代 南宋
尺寸 高度 9CM。
人工测量,略有误差
介绍
南宋龙泉窑 瓜菱形花插。瓶口及底部均呈半菱形状,前壁上至下五道棱条,线条犹如半张开白菜,故民间也有称“白菜瓶”。后壁平直,上段中一环形耳,可用于系挂。高圈足,黑胎,呈现紫口铁足现象,自然开片自然土沁,釉面窑变呈灰青色。器物线条优美,精巧雅致,是具体用途有待进一步考证,有可能用于挂在鸟笼上或床边插花使用。金缮修复,具体品相细节请洽议。
南宋龙泉窑特点
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器物除烧造盆、碟、盘、碗、壶、渣、斗等日用器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鬲、觚、鼎、炉等,还有仿玉器的琮。器物造型至南宋时形成自己的风格: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而矮,具有稳重感。南宋中晚期,成功创烧出粉青和梅子青两种纯净的青釉,代表了中国青瓷工艺的zui高成就,并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其中,粉青釉釉层厚而透明,釉面光泽,外观柔和淡雅,有如青玉;梅子青的釉层比粉青釉更厚,略带透明,釉面光泽,色调可与翡翠媲美。特别是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但有的釉层厚者,往往不再加装饰。元代,装饰彩用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以划花为主,划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并出现了褐色点彩、露胎装饰。纹饰以云龙、飞凤、双鱼、八仙、八卦、梅菊、马上封侯等多见
龙泉窑青瓷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发展到元代,随着蒙元帝国的对外扩张,亚欧地区各国对龙泉瓷器产品需求量增大,给龙泉青瓷的生产与外销创造了机会。为适应域外文化及审美上的要求,此时的龙泉青瓷体形硕大,胎釉厚重。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加上景德镇瓷器的快速发展,龙泉窑开始没落。明代中期后的龙泉窑产品质量已经远不如宋元时期。此件瓷盘浑然天成,规整讲究,装饰精美,釉色明亮,体型较大,胎釉厚重,都符合元代龙泉窑的特征,是元代龙泉窑青瓷的典型器型。
南宋龙泉窑瓷器近期拍卖价格: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簋式万 880.00万
南宋 龙泉窑簋式炉0万 690.00万
南宋 龙泉窑 粉青釉竹节0万 563.50万
南宋 龙泉窑南瓜壶0万 517.50万
南宋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万 437.00万
南宋 龙泉窑仿官三足鬲式0万 402.80万
南宋 龙泉窑琮式瓶0万 400.00万
南宋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0万 288.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