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雪花金钵
规格:通高:4.9cm/口径:7.1cm/底径:5.4cm
类别:杂项
雪花金工艺,有色金属制造业内称为咬花工艺。是根据铜质含锌量的比例大小,用制作工艺手法,将其中含有的锌元素析出,使其产生片状,似为雪花。也就是大家所称为的雪花金,雪花银。雪花金是现代的锌斑工艺,其中并不包含有贵金属成分---金和银。此工艺,保守说,在清代就已经成熟了的。
熟悉宣德炉的朋友一定听说过“雪花金”,它是宣德炉的重要工艺特征之一。“雪花金”看起来金光闪闪,里面斑斑点点,宛如雪花飘扬。过去藏界以为“雪花金”是由黄金制成的,但后来有研究者发现,宣德炉中“雪花金”的材质主要为黄铜,而那斑斑点点的金色其实是锌。研究者发现将锌添加入黄铜后再将其析出,便形成类似雪花的“锌斑”。锌的含量决定了这些“雪片”的大小,锌多“雪片”大,锌少“雪片”小。
钵,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用来盛饭、菜、茶水等。一般泛指僧人所用的食器,有瓦钵、铁钵、木钵等。一钵之量刚够一僧食用,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之用。现今泰国等南传佛教僧人,仍于每日凌晨沿门托钵。
钵是梵语“钵多罗”的省称,又称“应法器”、“应量器”、“钵盂”。钵为佛教用具,曾是僧尼常持道具,代表了清净,象征修道者的人格。
在佛教律制上,“钵”有“体、色、量”三事相应。其一,它的“体”质只准使用“瓦、铁”塑铸,不得使用“金、银、铜、琉璃、摩尼、白蜡、木、石”等,故钵体质粗;其二,它的“色”彩四分律限为黑赤两色,五分律限为黑、赤、灰色,不准熏染他色,故钵以灰黑色为主,令其不起染心;其三,它的容“量”四分律规定:“大者可受三斗,小者可受半斗,中者比量可知”——因为持“钵”者以应受他人的饮食,故应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所以又被称为“应法器”,又因其体积大小的不同,若恰如持用者的食量,又被称为“应量器”。
此件钵采用雪花金工艺,它的整体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底向中心收宿,直径比腰小,这一造型可“应量”不易溢出,又能保温。收藏价值及其之高!
钵的由来:据佛本行集经略说,佛初成道,北天竺有二商主,奉佛麸酪蜜揣。世尊思维:往昔诸佛,悉皆受持钵器。我今当以何器受商主食?时四天王,疾以金钵奉上,佛不肯受,以出家人不合蓄此。彼四天王,更将银钵、玻璃钵、琉璃钵、赤珠钵、玛瑙钵、砗渠钵相继奉上,悉皆不受。时以石钵奉上;佛又思维:若受一钵,余王必怨。我今总受四钵,持作一钵;次第相叠,安左手上,右手按下,合成一钵,边现四唇。而说偈言:“我昔功德诸果满,以发哀悯清净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净牢固施我钵”。
温馨说明:
1.加强真品、赝品鉴定知识传播,提醒广大藏家理性收藏,尽可能远离赝品、多藏真品!
2.反对对艺术品市场的利益垄断,反对抹黑民藏,努力推动民藏健康发展!
3.加强文物保护正能量传播,呼吁全社会重视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留住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