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地彩,是唐代中晚期独具特色的一个瓷器装饰品种,顾名思义,即是在瓷器素胎上直接施以彩绘纹案。
素地彩盛烧于北方的耀州窑与南方的长沙窑,但两窑的素地彩,无论装饰效果与艺术风格,皆因地域文化差异及烧造技法不同而迥然有别,可谓花开二枝,各具特色。
耀州窑素地彩
“素胎黑花”呈现浅浮雕立体效果
耀州窑的唐代中心窑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故也称黄堡窑。它创烧于唐代早期,盛唐之前以烧制黑釉、茶叶末釉瓷器为主,中晚唐时期新创素地彩。
耀州窑的素地彩,也称“素胎黑花”,产品数量大,艺术水平高。其工艺方法是先在器胎上施白色化妆土,然后入窑素烧;出窑后用黑釉绘制装饰纹案,再二次入窑进行烧造。黑色纹案凸起于胎体表面,呈现出浅浮雕般的立体效果。
耀州窑素地彩装饰纹案的题材十分丰富,但以花卉内容最为常见。主要装饰在碗、盘类器物的内底。其典型构图形式为:在黑色连弧环绕的白地中心,绘一朵或数朵花卉,写意或具象,风格多样。
写意纹案以这件素地彩碗为代表——
唐代耀州窑素地彩碗
碗口径11.2厘米,足径4.9厘米,高4.3厘米,1973年耀州窑遗址出土,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器内满饰化妆土,器外饰化妆土至胫部,器外胫部以上施黑釉过口沿,内壁及底用黑釉彩绘花叶纹,釉色黑中泛酱红,极富装饰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