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三足炉和玩具等。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唐代定窑白瓷大多与当时邢窑白瓷相似,胎骨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另有一类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
定瓷胎色洁白,胎体坚薄,胎质细腻,不太透明,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面莹润如玉,釉色被形容为象牙白。
刻花,是在未干的坯体上,使用很尖的细刀,刻出花纹,然后施釉入窑烧成。刻花的线条分明,可以清楚的看出“线”与“地”分野。与划花相比,刻花用刀较深,线条有宽窄、深浅的变化,花纹较有立体感。
刻花是在划花装饰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常与划花结合使用。采用偏刀深挖,具有浅浮雕效果。纹饰以莲瓣和大朵花卉为主,主要装饰在瓶、罐的肩、腹部。两座塔基墓即出土许多这类的刻花。
此藏品为定窑大成之作,釉色白瓷呈色中带有黄味,釉色柔润透明。保存完好,乃收藏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