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广州众凯玉雕文化的审美品格

  • 发布时间:2018-10-18 17:56:24,加入时间:2018年10月17日(距今2388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广州市天河区华强1路珠控国际中心19楼
  • 公司:广州众凯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Junny,手机:18924145406 微信:PAN960315J QQ:1020049669

玉是集审美和仁德于一身的文化载体

玉象征着传统文化中“谦谦君子”的品质 

玉器的艺术美与文化内涵更是离不开能工巧匠的雕琢

玉雕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遗存皆有玉器出土。早期的玉器形制简单概括,工艺朴拙。纹饰多为对称的简单纹样,雕刻技法有阴线刻、阳线刻、斜面棱线刻、减地凸雕和透雕等 商周时期玉雕工艺得到了质的提升,玉作为礼器和祭祀的必需品被大量使用,出现了挂件玉佩、祭祀玉璧、官爵玉佩等小型礼器。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玉雕的文化内涵和外延也随之逐步成形。玉雕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低迷后,在唐代开启了新的局面。随着唐代世俗文化的发展,玉雕少了汉代以前的威严特征。此时的玉雕兼具实用性和写实性的特征,飞禽、走兽、人物与生活场面交织,使得此时的玉雕充满着人情味。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的美玉不断东来,其文化也对中国玉雕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中国玉雕发展进入到了一高峰。民间出现了大量玉器作坊,文人也钟爱玉器。此时的玉器清新别致,给人以自然的含蓄之美。宋代玉雕纹饰丰富繁多,以龙凤吉祥为主,还有鸟虫花草、飞禽走兽、人物、家畜以及几何图案等装饰纹样   元代的玉雕在融合宋代世俗化和典雅的气质面貌外,也融合了蒙古族粗犷、古朴的艺术特色。这个时期的各种雕刻技法更加成熟,除浮雕、圆雕以外,还产生了多层次镂空雕刻。玉雕下部的波浪采用了浮雕加阴线刻的雕刻技法,上部用阴线刻刻画出翻腾的漩涡,四周刻有龙、鹿、猪、马、犀等动物浮雕,形态各异,细致典雅,足见当时玉雕工艺技艺高超祥寓意,并且人们通常以谐音的方式将图像与寓意结合。此时的玉器制作将传统的多种工艺融会贯通,各路工匠大显其技,屡创精品。玉雕的繁荣离不开工艺的发展,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对玉料进行加工的呢?首先是选料,玉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价值。自西汉中外商贸便捷以后,西域美玉渐渐东来,西域之玉温润、通透,尤以和田玉最受人喜爱,美玉的到来也为中国玉雕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在中国的玉雕技法中,还有一项独具特色,即为“俏色”。有些玉料中经常带有一些杂色,弃之可惜,匠人们便以杂色部分的形与色为基础进行设计。清白菜根部基本呈白色,而白菜的顶部及蝈蝈的形态运用玉的黄、绿之色进行表现,塑造出了白菜被霜冻之后的质感以及绿蝈蝈在食用白菜时的场面,极富自然妙趣。中国古人历经数千年不断钻研、创新玉石雕刻技艺,时至今日,这些技法的综合运用,更能烘托出玉石之美。由于玉料在古代稀有、尊贵,所以在进行创作时要尽量避免弃料的产生。工匠们需要对“遗弃”之料重新构思、巧妙设计,变废为宝。以清代的《白玉桐荫仕女图》为例,它原本为碗材废料,但工匠们随形巧作,将被取走的部分设计成为半掩的月亮门造型,又以两个仕女望门而立,一人手持如意,另一人双手捧物,巧妙地将人物肢体动作与废料相结合,造型别致。由平雕纹线改为三维立体透视表现,增加了进深感,这件玉器也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