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青铜器

重庆真假鉴定明清时期铜鎏金佛像的一些细节

  • 发布时间:2019-05-04 00:00:00,加入时间:2018年05月02日(距今2568天)
  • 地址:中国»重庆»渝中:重庆市渝中区时代天街3号 (手机同号weixin)
  • 公司:重庆德鸿嘉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刘先生,手机:15310091374

明清金铜佛像判定的几个要点:

一、铜材

明代汉传佛像通常用青铜,藏传佛像通常用红铜;清代汉传、藏传佛像才有用黄铜锻造的,但乾隆期间汉传佛像也有用红铜锻造的。因而,明代款式的佛像只需显露哪怕是米粒巨细的黄铜色,就必是新仿佛像无疑。

二、铜质

古人基于信仰,把锻造佛像看得非常神圣,故不管用何种铜,皆原料精巧;而新仿佛像为节省成本,通常用粗铜、杂铜锻造,因而佛像底边过厚或厚薄纷歧,乃至有残缺。

三、规制

明清锻造佛像有严厉的规制(仪规),各部位的份额、结啥手印、啥佛或菩萨等持啥法器、佛与菩萨各坐啥底座等等都有定规;佛像全体端庄高雅,面庞慈祥,各部位写实性强、外型精确。如果是官铸佛像,则官款的方位必在底座前面,不可在底座后边。若镶嵌,则多是绿松石、青金石。新仿佛像则通常不合规制。

联系人:唐经理  TEL:手机和同号(可以加发图片免费鉴定)

地址:重庆市大坪时代天街3号楼39楼

重庆德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面向重庆地区用户价值,行情趋势,征集范围,交易市场。

公司服务:古玩古董鉴定、拍卖、展览、交流、交易

业务范围:古董鉴定、瓷器鉴定、书画鉴定、玉器鉴定、杂项鉴定、拍卖平台;

四、技术

(一)锻造技术。

传统佛像多选用失蜡法(又名剥蜡法、拨蜡法)制成范摸而锻造。其过程是:

1.先制泥芯,用6个圆钢筋或三根8号铅丝扎成骨架,挂约5毫米泥料、稠粥状细泥料塑成型芯,泥料多为炭末泥(由通过箩筛的炭末、细砂、粘土构成)与三合土。

2.在泥芯上贴蜡片,又称“捏蜡”;贴好后,用硬木做的“压子”拨塑各个细部,五官、衣纹等,制造成蜡型。焊修附饰物,如背光、衣带等附饰,用手捏出大形,粘附后再细刻。烫焊浇注冒口系统,大、中型铸件加芯撑(多为手艺铁打四棱方钉或扁铜钉),小型佛像不加芯撑。

3.在蜡型上贴外层背料,亦即包裹泥衣,俗称“糙泥”。泥料有马粪泥和纸浆泥(马粪泥,干马粪搓碎过筛与粘土加水拌成;纸浆泥由粘土加炉灰末、纸浆、水捣拌而成)。

(二)细加工技术

明清佛像打磨、錾刻等细加工精密,帔帛、裙边的斑纹都是錾刻而成,且非常精美。新仿佛像则打磨、錾刻等技术粗糙,乃至没有錾刻,裙边、帔帛等上面的斑纹都是铸上的。

(三)封底技术

古代佛像制造完结按宗教程序还要装藏与开光,才能让释教徒供奉。装藏即在佛像内膛放一些释教圣物。藏传佛像装藏完后要用红铜板封底。藏地锻造的佛像封底是将底沿往内收击打包住底盖;内地锻造的佛像封底选用剁口法,即在佛像底沿剁出铜刺,以铜刺来固定底盖。

(四)装金技术

明清期间汉传释教造像多以鎏镀金、贴金、上金、泥金等装金处理,内地制造的藏传佛像也多有选用。通常古代鎏镀金厚,成色发熟黄,前胸、盘腿膝盖、胳膊肘、衣摆等人手抚摸处,多为金脱落后发自内胎的氧化铜黑地子。贴金、涂泥金佛像易脱落地子,行话“见肉泥金”,即佛像泥金脱落面显露的地子。元明期间有些藏传佛像制造中在镀完金后要做“上红”处理,将镀过金的佛像放在一种树皮的赤色液汁中煮,使黄金色呈紫黄金色。趁便提及一点,某些镀金明清佛像的金面可散见一些微粒黑点,归于正常。这是因为铸佛铜合金中含有少数铅,铅以软搀杂方式存于铜体中,铜表铅微粒受存放环境影响发作化学反应,胀大后顶破黄金饰品面所造成的。新仿铜佛像多为电镀的,金层薄且金色发青,露肉处脱金不自然,成心不镀金层或磨掉,再做化学处理。电刷镀的金色虽正,但没有熟金感。有的乃至用化学金,与真金不同显着,可一眼看出。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