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钱币起源于两汉时期,它的形成起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古代先民对自然力量造成的灾难感到不可抗拒,对生理现象带来的生死不能理解;其二,对受命于天的君王表现出敬畏和赞颂,对各种宗教缠身了信仰与崇拜;其三,对幸福、长寿、多财、多子的祈盼和追求。于是,人们把这种心理和思想,铸造于钱币之上。借货币流通形式和携带方便的特点,使其源源流出,绵绵不断。
宋辽金元是民俗钱币全面发展的时期。各类品种层出不穷,内容丰富多彩,生肖钱、打马钱、棋钱、选仙钱、镂空钱、供养钱都出现在这个历史时段。
而到了明清两代,民俗钱币的铸造和流传成鼎盛之势。其内容从吉祥赞颂到雅玩行乐,从婚丧嫁娶到生诞庆寿,从避邪除恶到因果报应,从佛教经文到道教符咒,从飞禽走兽到神仙妖怪,从花草树木到亭台楼阁,从历史故事到诗词歌赋……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正是这段时期,大量钱币谱录相继问世,有关民俗钱币的称谓更是名目繁多,而民俗钱币的铸造也日渐精巧,形制各臻其妙,质地五花八门,铭文丰富多彩,纹饰精美绝伦,当然,仿铸也是泛滥成灾。
此枚藏品为“清早期精铜雕刻十二生肖八卦花钱”,通体黄铜铸造而成,中通圆孔系清早期铸币的重要特征。此币表面光洁细腻,线条柔和清晰,其正面印有古代纪年历法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大字和与之相对应的十二生肖像,这十二生肖或坐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整个币面无论书法抑或是图形均清秀硬朗,工整清晰,即使经历百年时光依然保存完好,实在难得!
钱币背面则印有八卦符号“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个卦象和符号,代表世间万物、阴阳五行,以八卦衍生至无限,包罗万象,其意甚是吉祥,值得收藏!
人们往往以为《周易》中的阴阳八卦符号具有独特神奇的超前预测的功能,所以上下几千年来,历代的高人逸士因研习《易经》而功成名垂者,历历可考。《周易》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像是专论阴阳八卦预测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宇宙观,用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来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人们运用这一世界观,从而更全面地认识社会,进而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将"八卦理论"铸进钱币,反映了古代统治阶级对《周易》哲学理论的认知和重视。"八卦钱"在发行时作为"花钱"而并不作流通使用,而供玩赏、纪念等使用,并非"正币",十二生肖八卦花钱,为古代花钱一种。花钱源于汉代,早期主要是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并不用于流通,材质大都比较粗糙,但种类繁多。 古代的花钱与现在的纪念币有些相似,但用途更加广泛,寓意也更加复杂。通常是以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的身份,出现在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花钱精美的制作工艺也受到了许多收藏者的喜爱。花钱与民俗、宗教息息相关,其图案大多反映了当时居民的生活态势,所以收藏花钱的爱好者也越来越多,近年已然成为钱币收藏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