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财政部颁布了《废两改元令》和《银本位铸造条例》,决定结束各省分铸银元的局面,将银币的铸造权收归于设在上海的中央造币厂,并决定先从上海实施废两改元,规定从当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交易。同年,一种新式的银币——“船洋”开始在上海中央造币厂铸造。进入21世纪以后,一些罕见版本的船洋曾经在市场上拍卖出过百万的天价!令人咂舌!“船洋”银元为民国时期南京政府发行的银本位币。“船洋”币设计新颖,铸工精湛,其正面图案铸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身着汉装的侧面头像,上方纪“中华民国二十二或二十三年”;背面图案是双桅帆船远洋图,纪值“壹圆”两字列在船的左右,银元直径3.94厘米,标准重量26.697克,成色88%,含纯银23.49克,外环直齿边。“船洋”发行后,在市场上深受民众欢迎,并和“袁大头”、“开国纪念币”一起逐渐取代了流通于市面的各式“龙洋”和外国银元。直至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为止。
在“船洋”银币系列中,有一种民国二十一年版的银币有着戏剧性命运。 “九•一八“事变之前,国民政府发行了民国二十一年银元,币面刻有一艘双桅帆船,顶上有三只飞鸟,东方有一轮初升的太阳,俗称“三鸟”。寓意“国运”、“一帆风顺”、“旭日东升”。不料刚发行,正逢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1931年——民国二十年9月18日),当时有人把空中图案附会为日本国正要升起,三只鸟被说成是东三省要飞掉了,因此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国民党。政府也感到“天上的飞鸟是外国人的徽记,凌驾于中国帆船之上”,都认为不妥,马上下令收回这版银币,以制止谣言流传。如此小小方圆之间,竟然蕴藏着如此深刻的历史内涵。民国二十一年版“船洋”总铸量为226万枚,实际流通不足5万枚,价格昂贵。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背帆船三鸟壹圆银币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背帆船三鸟壹圆银币
民国二十一年孙中山像下三鸟金本位壹圆银币样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