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遵照先生生前归葬南京东郊钟山之遗愿,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建造中山陵。1929年春,陵墓主体工程完工,同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从那时起,孙中山先生就一直长眠于此。今年的6月1日,是孙中山安葬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日。
孙中山先生安葬于南京中山陵,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时,除了出特刊,拍摄关于孙中山先生安葬的影片之外,还由总理奉安委员会向参加奉安的有关人员,各颁发一枚奉安纪念章和一套《哀思录》,作为纪念,有关部门发行了“孙总理国葬纪念邮票”,并刻制了纪念戳,这些藏品目前已经成为了拍卖市场上的“宠儿”。
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在南京钟山修建陵墓。中山陵1926年动工,1929年完成,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由南往北沿中轴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1928年底,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开始着手筹备安葬事宜。1929年1月18日,当时的南京政府成立了“总理奉安委员会”。经孙中山先生葬事筹备委员会第六十二﹑六十三次筹备会议决定,制作“孙中山安葬纪念章”(又称为“奉安大典纪念章”)。由蔡元培先生特请吴稚辉先生书写背面顶端的两行篆文。纪念章由筹备委员会委托驻上海的美国领署向美国MEDALLIC ART CO.N.Y.厂家定制了二万枚,样模亦在美国制造。当时出版《总理奉安实录》一书,记载了奉安纪念章的制作、颁发等事宜:“应制总理奉安纪念章颁给各专使以为永久纪念”、“材料用紫色古铜或景泰蓝式样,请美术家绘完。”该章不仅发给各国参加安葬的使节,也发给各省代表、孙中山亲属和生前好友,以及奉安工作
纪念章有两种,一种是紫铜鎏金,另一种是黄铜制成的。鎏金铜章仅赠给党部各部长及司仪共50枚。参加安葬的各国使节、各省代表、孙中山亲属和生前好友以及奉安工作人员赠给这种黄铜纪念章。据说奉安典礼上一共只发放了2000多枚纪念章,其余的下落不明。近百年过去了,孙中山先生安葬纪念章存世极少,因而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