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位朋友问我:“为什么我买的1万元翡翠手镯,有人说值3万元,有人却说值两三千元?”或许您也有过类似经历——买完翡翠之后,怀疑自己是不是买贵了,于是到处找人估价,可是越估越泄气,越估越闹心。
那么,同一件翡翠在不同人眼里,为何价格落差比较大呢?古人云“神仙难断寸玉”,虽然喜爱翡翠的人不少,但真正懂它的人不多。我认为,买翡翠买的是一种自信。
翡翠不是生活必需品,可以算是奢侈品,优质的种水、精湛的雕工,都是其价值所在,但若以种、底、水、色、工来评判,会有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以及千差万别的对应价格空间,所以评估翡翠价格绝非一件易
每一件翡翠饰品,都是的,哪怕是同一块翡翠原石切割、打磨、雕琢而成的翡翠,都不可能完全相同。真正的精品翡翠更是不可复制的,料子的稀缺、材质的品质、雕工的好坏,都决定了翡翠的唯一性。
于是,估价者通常按照个人偏好,着重点不同来主观的判断其价值。有的人喜欢种好,有的人喜欢色正,有的人喜欢工艺,也有人喜欢寓意,评判翡翠好坏的标准很多,所以得到的估价也是千差万别。
那么,对于商家来说,它们是怎么估价的,其实很多商家在选购翡翠毛料时,就会心里盘算大概能出的货品和货品数量,以及人工等相关费用一并计算,分摊至各个成品的销售价格
不过,一般来说,加工后先出货的货品价格会贵一点,最后出的货品价格会便宜一点。因为翡翠商人思想是先捞本,再赚利润。所以有的做法就是先考虑出个好镯子,这件镯子价格就是毛料价格,剩下的边角料所作的翡翠制品就是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