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可染山水画能卖出如此高价?

  • 发布时间:2018-10-26 19:55:41,加入时间:2018年10月25日(距今2054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金融科技大厦A座6楼/10楼搜
  • 公司:搜电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魏经理,手机:18823810758 微信:Whmhl168 QQ:936372518

      众所周知,近年来艺术市场呈现大幅调整态势,然而,作为当代杰出的山水大家,李可染却依旧强势,2015年在西泠春拍上,李可染1978年作《长征》以7935万元成交;而在北京保利春拍上,李可染《书法“九藤书屋”》估价60—90万元,成交价391万元,若按字算,每字价格近百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李可染1976年作的巨幅力作《井冈山》在嘉德春拍会上推出,估价3500—4500万元,成交价高达1.265亿元,突破了亿元大关,之后,在嘉德秋拍会上,李可染1964年创作的《万山红遍》镜心受到众多大藏家的青睐和追捧,最后以高达1.84亿元成交,轰动拍坛。也就是说,2015年李可染有两件作品突破亿元大关,如果算上之前过亿元的作品,合计有5件,这也是海内外拍卖有史以来作品过亿元最多的画家

艺术风格鲜明 个性独特

李可染的山水在当代中国画坛影响巨大。李可染年)是当代杰出山水画家,与陆俨少有“北李南陆”(也有“南陆北李”)之称。江苏徐州人,画室取名“师牛堂”。自13岁拜师学画起,从艺70载,自称是个“苦学派”。李可染自幼喜爱绘画,少时考入国立杭州艺专,学习素描和油画,并拜黄宾虹为师,后随徐悲鸿到北平创办美术学校。1942年,经徐悲鸿介绍,又拜齐白石为师。他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用1的功力打进去,用1的勇气打出来”,为此,他潜心研究传统中国画,并以独具个性的人物、山水和画牛见重艺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之精神,十出十归,游遍大江南北,行程数十万里。尤难能可贵的是,他把画室搬到大自然中进行创作,为推动中国画革新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他再次深入生活。这一时期,他融会贯通了大自然的造化规律与艺术创造规律。他笔下的牛与牧童,天真无邪,迷人可爱;他的山水清新、生动,具有真情实感,并形成了“黑、满、重、亮”的独特风格,使李派山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里程碑。他的书法早年曾学黄道周,重视整体结构与神韵,刚劲苍秀又温绚朴厚,静而多姿,颇为耐看。代表作有《长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革命摇篮井冈山》、《漓江风光图》、《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图》等。李可染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创作题材鲜明 代表时代特征

李可染过亿元的5件作品,其题材全部为红色经典题材,第一件过亿元的是1959年创作的《长征》,拍出1.075亿元;第二件过亿元的是1974年作《韶山革命圣地毛主席旧居》,拍出1.24亿元;第三件过亿元的是1964年作《万山红遍》,拍出2.9亿元;第四件是1976年作的巨幅力作《井冈山》,拍出1.265亿元;第五件是1964年所作《万山红遍》,拍出1.84亿元。这5件作品都有故事。以《万山红遍》为例,这是李可染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义为母题创作的红色经典画作,其在1962年至1964年间共创作了7件同名作品,每件作品尺寸、章法和布景不一,但基本构图相同。目前,7件作品都已名花有主。而李可染创作的长征题材也是极受藏家欢迎,特别是第1件过亿元作品《长征》,在2010年11月22日嘉德秋拍“长征——大师们的笔墨征途”专场中,经过多轮激烈竞投,最后以1.075亿元人民币成交,为当时近现代书画成交价新纪录。据悉,李可染此幅作品作于1959年,是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10周年以毛主席诗词进行的大型创作初稿,是新中国美术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李可染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画面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浪漫色彩视觉化。画中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块面厚实稳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间。从深浓墨色过渡到留白,色调的明暗变化,平衡了画面厚重的体积感。全幅结构规整,笔墨精严,气象万千,是一帧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结合的精品佳作。所以,该画创出纪录,实至名归。记得不久前,在北京保利推出的李可染另一幅《长征》,获价9856万元,再创佳绩。由此可见,李可染红色题材作品十分受市场欢迎。

 2018年7月4日下午19:00,广东崇正 2018春季拍卖会“国光·近现代书画一”专场在广州东方宾馆会展中心C厅举槌,共推出34件拍品。其中,李可染的《秋山图》以1800万元起拍,8000万元落槌,最终以9200万元成交(拍前估价:RMB

    李可染 《秋山图》镜片 设色纸本 68×45cm 1963年

拍前估价:RMB成交价:9200万元

现有材料中,从1962年开始至1964年,李可染先后共创作了7幅《万山红遍》。李可染首次创作此题材是1962年在广东从化,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二年秋可染作于从化翠溪宾舍”,此作原为画家家属所藏。第二幅创作于1963年,仍是在广东从化,款识题于画的右上角,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九六三年可染于从化”,此画1963年出版于第6期《美术》杂志,李可染把它捐赠给中国美术馆,现藏中国美术馆。

    其他五幅皆在1964年创作于北京西山。李可染先用半斤清宫内库旧藏朱砂创作了四幅,其中两幅较小的,两幅大的。两幅小的,一张藏于李可染家中,一张给了荣宝斋。而两张大尺幅的,一张藏于北京画院,另一张曾在香港《名家翰墨》出版,后经拍卖市场高价释出。同年,应荣宝斋之邀,李可染为15周年国庆再作一张大尺幅的《万山红遍》。自此,三大四小,七幅为世人所熟知的《万山红遍》有清晰的梳理。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数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以厚重的墨色作底,再覆以朱砂色,层层积色,营造少有的厚重凝练、辉煌灿烂和博大雄伟。但对比1962年的画作和1963年后的画作,不难发现,在中景山体和远景山峦的处理上,仍有着明显的不同,1963年以后的作品更概括,也更有纪念碑式的崇高感,这是否与李可染游览丹霞山有关呢-毕竟,丹霞山由于丹霞地貌形成的雄伟特质与《万山红遍》营造的崇高感何其神似!又或者,李可染将丹霞山的雄伟与京西的红叶合二为一,而成就了他心中的《万山红遍》-

     题识:秋山图,一九六三年可染作于从化温泉翠溪宾舍。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