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及有机肥转鼓造粒生产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生产过程中,将返料和新料分开输送到转鼓造粒机的筒体中,返料在加湿后与新料在筒体中结合长大形成粒度合适的有机肥颗粒,由于将返料和新料分开加入,使得返料和新料在筒体中的成粒路径区分开,返料中的颗粒与新料结合后成粒,同时新料中剩余的部分单独结合成粒,这样通过控制返料和新料的配比就能够控制成粒大小,从而提高了有机肥颗粒的成品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及有机肥转鼓造粒生产线。
技术介绍
现有生物颗粒肥生产系统中,大多数采用转鼓造粒工艺,转鼓造粒生产过程中一般使用转鼓造粒机进行生产,该转鼓造粒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筒体,筒体的两端均为开口状,其中一端为物料出口、另一端设有螺旋输送机,螺旋输送机用于向筒体中输送物料,同时筒体中还连接有蒸汽加湿装置,筒体转动装配在工作台上并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工作时,螺旋输送机向筒体中输送物料,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筒体开始旋转,物料经过加湿后在筒体中不断结团成粒,成粒后的物料从筒体的物料出口中流出。实际生产过程中,从筒体中出来的物料颗粒大小不一致,需要进行筛分产生返料,筛分出的较小的颗粒直接重新进入到筒体中进行二次结团,较大的颗粒经过粉碎后重新进入到筒体中进行结团,这种加工工艺中的返料是直接与新料混合后加入,这样的话返料和新料在筒体中成粒的路径相同,很容易使得返料与粉料结合后形成的物料颗粒粒度过大,造成成品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以解决现有转鼓造粒工艺返料与新料混合加入造成的成品率低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工艺中使用的转鼓造粒生产线。本专利技术的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将转鼓造粒机生产出的有机肥颗粒筛分得到返料,并将返料中的粒度较大的有机肥颗粒粉碎,在转鼓造粒机的筒体的内腔的前段设置返料进料区并在返料进料区的后侧设置新料进料区...
1.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将转鼓造粒机生产出的有机肥颗粒筛分得到返料,并将返料中的粒度较大的有机肥颗粒粉碎,其特征在于:在转鼓造粒机的筒体的内腔的前段设置返料进料区并在返料进料区的后侧设置新料进料区,采用输送装置将粉碎后的返料以及筛分出的粒度较小的返料输送到返料进料区,同时采用输送装置将新料输送到新料进料区,对加入到筒体中的返料加湿使得返料与其后段的新料结合长大成粒度合适的有机肥颗粒。
1.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将转鼓造粒机生产出的有机肥颗粒筛分得到返料,并将返料中的粒度较大的有机肥颗粒粉碎,其特征在于:在转鼓造粒机的筒体的内腔的前段设置返料进料区并在返料进料区的后侧设置新料进料区,采用输送装置将粉碎后的返料以及筛分出的粒度较小的返料输送到返料进料区,同时采用输送装置将新料输送到新料进料区,对加入到筒体中的返料加湿使得返料与其后段的新料结合长大成粒度合适的有机肥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料进料区间隔设有两个以上,各个新料进料区的间隔中设有补水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腔靠近出料端的位置处设有修圆区,所述修圆区处设有补水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肥转鼓造粒工艺,其特征在于:返料、新料以及水分的喂入量均可调。5.有机肥转鼓造粒生产线,包括具有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体的转鼓造粒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所述筒体中输送返料的返料输送装置以及用于向所述筒体中输送新料的新料输送装置,所述返料输送装置的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新料输送装置的出料口的前侧,且所述新料输送装置的出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