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 清代 龚轼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 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1300度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着色力强,发色鲜艳,永不褪色,明净素雅,拥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明明看起来如此之简单,却又流露出一种淳朴活泼的韵味。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青花瓷、玲珑、粉彩、颜色釉,是四大传统名瓷,而青花瓷位居名瓷之首,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凝聚着众多先辈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制作工艺起始于唐宋,在元代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日渐成熟,到了清代青花瓷器制造技术更趋精进,产品丰富多彩,得到当时许多达官贵人的喜爱。在清后期时,因为青花瓷的绝湛的技术,吸引了很多外来者的瞩目,受到老外们的赞誉,称之为“白色黄金”;为了学习这项精彩绝伦的技术,不辞辛苦,从遥远的国度来到中国进行学习借鉴。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青花瓷之所以被称为青花,得以颜色,传统的青花瓷采用的天然钴矿料,矿料采取后要经过不断的煅烧和拣选。然后才会经过碾磨,制作成不同的颜色,然后在经过高温的煅烧,将颜色渗透于瓷胚上;青花瓷上的青花也是一大特色,而画青花就是一门技术活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分水青花,根据画面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分为高水、中水和低水。只有分水,才能做到疏密有致。一笔而过,在瓷坯之上呈现出深浅浓淡、变化丰富的艺术形象。让画面既有对比,又很协调,体现出了青花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又可以将中国水墨画的特点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