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建盏的价值到底是否这么高

  • 发布时间:2018-10-31 10:52:59,加入时间:2017年04月12日(距今2940天)
  • 地址:中国»安徽»合肥: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5316号闽商大厦5楼
  • 公司:安徽古钰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孙老师,手机:18856931113 微信:agdjy88 QQ:504392805

首先说盏形。建盏多是口大底小,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其中的束口碗,碗腹较深,器型整体饱满,手感厚重,为极具代表性的建盏品种。

其次说釉色。乌金釉盏、兔毫盏、油滴盏外、鹧鸪斑盏以及极其难得的曜变斑盏,是建盏釉色的代表。

乌金釉盏是建窑早期的产品,釉面乌黑如漆,有的黑中泛青,“色黑而莹润,上乘者亮可照人”,早期建盏多属于此类。鹧鸪斑盏,因有和鹧鸪鸟胸前的羽毛相似的斑纹而得名,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能烧制出。

曜变斑盏,内外壁黑釉上散布浓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点,光照之下,会折射出晕状光斑,似真似幻。这种变化非窑工人力可为,因此,其成品极为罕见。说到曜变建盏,不得不提一枚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的曜变盏,炫烂多姿,堪称盏中精品,成为日本的“国宝”。

建盏始烧于五代末北宋初年,盛于北宋中期,随着明太祖朱元璋因警戒宋朝奢靡之风而取消了团饼的进贡最终衰落。随着现代制瓷业的兴起,建盏在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参差不齐的大量新仿作品给建盏的收藏带来的一定的难度。

收藏建盏,一个总体的原则是尽量收集宋代老盏,而鉴定老盏和新盏,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釉面和陶土。仿古建盏釉面大多较浮亮且亮光扎眼,用酸性物质浸泡者则釉面呆板、晦涩,缺乏建盏的柔润深沉之感。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较细腻,胎体表面较平整光滑且较薄,手感较轻飘。第二,仿品大多为轮制压模或注浆成型,修刀过于工整,以致显得拘谨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随意之感。第三,仿品大多不见冰裂纹,也有人为利用热胀冷缩原理产生的冰裂纹,但裂纹较粗。第四,新仿品若用手指轻轻弹击,发出的声音较清脆;而宋代建盏发出的声音较深沉。

细参方寸其中味,建盏其貌不扬,器型小,斑小,色彩少,不艳丽。很难引人注目。但是,自然界中形与色难显现的物其品质必有特点。建盏的品质只能通过质感告诉人们,它就像一幅中国名画,简素,展现的是意境和神韵。

以曜变斑为例,这种窑变层次多,落差大,在碗外几乎没有,在碗内分布也没有规律,斑纹在很小的范围内就存在消失的危机,连变灰的机会都没有,给人“一步之遥,就是深渊”的警示,可谓是“玄之又玄”。曜变斑在普通光线下,没有多少惊人之处,像没有生命迹象的荒野上的一些枯草,但日光之下,却叠叠闪华,隐藏着万斗星河。深藏着真身,深藏着釉色的美,建盏斑纹的特点就是“隐”,它的品质与美的本质都与“隐”密切相关。

而黑釉本身,也有韵味,表面漆黑似乎空无一物,但它不是真正的无。它那深邃莫测的空间,蕴藏着滋生“万物”的基质,它可以变幻出曜斑,鹧斑,褐斑等不同层次形形色色的斑纹,又可以轻易地将它们吞噬。越深层次的斑纹,变化越剧烈,形与色越收敛越隐,而蕴藏的“活力”越遒劲,越趋近“无一物中无尽藏”的境界。

一枚老盏在手,于其上能看到历史云烟、斗转星移,能感悟到人生甘苦,能铭记一个句话、一个人,我想,这才是收藏的最终真谛吧。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