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霁蓝釉瓷器值多少钱

  • 发布时间:2018-11-02 10:57:47,加入时间:2018年06月15日(距今2527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南山区西丽街道凯达尔集团中心大厦A座2206室
  • 公司:深圳市梵高艺术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小姐,手机:18902385128 微信:lilisha222 QQ:623285320

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较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后人称其为"霁青",又因其呈色稳定明亮如宝石,又被举为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

霁蓝釉菊瓣形花壶"大清雍正年制" 款    长:18.5cm    535万成交

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890万成交

说明: 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颈部置对称象耳。通体施天蓝釉,金彩作饰,主题纹样为花卉纹,辅以莲瓣纹、折枝花卉纹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楷书款。

清代乾隆时期,瓶、尊等琢器颈肩部常附加各种装饰性的双耳,除有一定实用性外,还有装饰作用,便器物趋于平衡协调,同时也增添了器物的美感,时代特征鲜明,有象耳、鸠耳、螭耳,戟耳、如意耳、夔龙耳、铺方耳、牺耳、贯耳、蝙蝠耳等。装饰双耳的工艺技法影响了乾隆时期以后各朝的器物。象与"吉祥"的"祥"谐音,是国运昌盛的吉祥之兆,民间传说太平盛世出白象。象寓有"太平有象"之意。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