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圣女果青枯病是一种自上而下叶部萎蔫的的病害,对海南圣女果茎和叶片造成很大的损害,严重的还导致死棵,并且传染性比较强。因此农户对于青枯病已经到了谈病色变的地步。
发病规律:
青枯病多在开花结果期发病,并且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病害更容易发生,所以南方常年发生。
发病条件:
温度适宜,土壤含水量超过25%时,田间即会出现发病高峰,植株生长不良,久雨或大雨后转晴发病重;一般连阴雨或降大雨后暴晴,土温随气温急剧回升引致病害流行。此外,幼苗生长较弱,多年连作,低洼积水,土壤缺钾,或氮肥过多,后期中耕伤根,可促进发病。
发病表现:
海南圣女果白天萎蔫,傍晚恢复,病叶浅绿色。发病后若土壤干燥,气温偏高,2~3天全株凋萎,如气温偏低,连续阴雨或土壤含水量较高,病株可持续5~7天后枯死。病茎可见初为水浸状后变褐色斑块。
防治技术:为了及时的防治海南圣女果青枯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加强海南圣女果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落叶,将其带离种植区域进行销毁;在遇雨水天气,应及时排除海南圣女果间的水,可以有效的降低海南圣女果间的湿度;农业人员在发现海南圣女果青枯病的植株时,及时拔除并烧毁,并在其拔除病株处撒施生石灰粉或草木灰或在病穴灌注青枯立克,可以有效的防止海南圣女果青枯病病害的蔓延;在台风、暴雨前后、开花坐果前等病害高发条件下,用青枯立克100-300倍喷雾或灌根,做好预防。在发病初期,用青枯立克60-100倍液+大蒜油1000倍+沃丰素600倍+有机硅灌根和喷雾,每天一次,连续用药3-4天,其中一次可以配施生物菌剂,拮抗抑菌,有效的防治海南圣女果青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