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珠值多少钱?

  • 发布时间:2018-11-05 13:17:24,加入时间:2018年08月01日(距今2484天)
  • 地址:中国»江苏»扬州: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丰乐上街5号
  • 公司:江苏百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彭经理,手机:15396785672 微信:pyq201818588 QQ:2967658060

在自然光下的蓝色萤石“夜明珠”。

“夜明珠”,这个带着神秘色彩的宝物,不仅活在能把“龙宫照得如同白昼”的传说里,也一直顽强地活在信史的字里行间。但那些带着历史体温的“夜明珠”却从未在今人眼里真正现身过,哪怕是孙殿英所讲的慈禧死后口中所含夜明珠,也不知所终。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股“夜明珠”热潮开始卷席中华大地,甚至出现了号称价值几十亿元的超级“夜明珠”。近日,在2012中国(合肥)国际旅游商品暨创意礼品展览会上,又有一颗直径二十多厘米,估计价值80万~125万元的“夜明珠”引来了众多的围观。但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既有将其称为非陨石钻石夜明珠的,也有专家推测为萤石的。那么究竟何谓“夜明珠”?今人口中的“夜明珠”能否等同于古人记录里的“夜明珠”?萤石“夜明珠”的价值几何?且看几位珠宝玉石专家的口“珠”笔伐。

中国宝玉石协会前副会长、《古今夜明珠》作者栾秉璈:

萤石夜明珠也挺珍贵

夜明珠的定义应该是能发出磷光的矿物。这些矿物里面含有某种稀土元素,经过光照后,把光源去掉,矿物还能持续发光。不过常见的天然萤石夜明珠在被窝或暗室里才能看到非常柔和非常淡的亮光,而且眼睛要经过5~10分钟的适应过程才能看到。那些用手一捂便能看到发光的萤石夜明珠,基本都是假的,就是拿稀土钇做成钇粉水来浸泡而成的。因此,看到太亮的夜明珠就要打个问号了,尤其是那些动辄几吨重的萤石夜明珠,更要想想自然界中真有这么多发磷光的大萤石吗?现在夜明珠卖个十万二十万是有的,但叫价几亿几千万的就没人要,恐怕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造假的把市场搞乱了。

自然界中,目前所知的能发出磷光的矿物大概有二十多种,譬如新疆的锂辉石就有能发磷光的,这个我是亲眼看到过的。而历史上记载的红宝石夜明珠、祖母绿夜明珠之类是非常少见的,因为能发磷光的天然萤石还相对多一些,所以现在的夜明珠多指萤石夜明珠。萤石在自然界的量很大,但基本是发荧光的,发磷光的与整体比起来所占比例非常小,所以萤石夜明珠也挺珍贵的。像慈禧去世后口含的那颗夜明珠,传言后来落到了宋美龄手中,据我们分析,应该也是萤石夜明珠。近期合肥展出的那颗夜明珠我没看到,要说是萤石的还靠谱些,说是钻石夜明珠,那就成了个大笑话!这样说的人可谓一点有关钻石的常识都没有。现在所知的较大钻石是南非出产的,也就三千多克拉,换算过来是六百多克,按直径论大概就两三寸吧。如果说安徽这颗直径二十多厘米的夜明珠是钻石的,那得破世界纪录了,该多轰动啊?

另外,夜明珠不一定得是圆的,有人非要强调其中的珠字,那是无知的表现,是没好好读历史书的缘故。在古代,珠就是珠宝的意思。唐朝还把珠宝称为玻璃,玻璃叫做琉璃呢;古代的璧字也有宝石的意思,而不是单指有孔的圆环。章鸿钊先生在1921年撰写的《石雅》一书中,就引用《史记》、《汉书》等诸多史料的记述指出:“夜光璧之名当出中国,后以大秦有宝,合于夜光之义,故因名之,且璧即宝石,非环属。”现在有些人一知半解就下结论,很是外行。

古代关于夜明珠的记载不少,但为什么到现在都湮没无闻了呢?原因在于古代的夜明珠都衰变了,再也不亮了,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发现,也很难发现。我自己就有一块二十多年前看着光色挺好的萤石夜明珠,现在也不亮了。拿紫外线照、放太阳底下照,都不能让它发光了。

所以关于夜明珠我的结论是:第一:存在;第二:不多;第三:造假让大家不敢买了。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前院长、中国宝玉石协会前副会长吴国忠:

越亮越耐久的夜明珠价越高

古人所谓的夜明珠究竟是什么,到现在我们还无从知道。就像和氏璧究竟长啥样,我们也并不清楚。我们现在所说的夜明珠,其实是老百姓的一种称呼,并非科学严谨的命名。在我看来,只要是夜里能发光,发光的时间持续较长的圆球,都可以叫做夜明珠,没必要去追究是不是跟古书里记载的宝贝一样的。

夜明珠有人造的,也有天然的。像人造的铝酸锶,属于发光材料,多用于遥控器、路标上,如果将它做成球状,也可以称为人造夜明珠。天然的夜明珠则包括像萤石夜明珠、钻石夜明珠、大理石夜明珠等,种类也很多,其之所以能发光,要么是含了某种稀土元素,要么是内部构造发生了变异,导致外部一旦给了能量,内部的电子在黑暗中就能发生移动,移动的速度比较慢,从高处下到低处时间较长,那么就能持续发光了。

专家支招:如何判断夜明珠的价值

由于天然的发光材料不少,所以在判断夜明珠的价值上——

首先就要看究竟是什么材料的。如果是钻石的,那它本身就很珍稀,加上能发光,就更贵重了。我们鉴定过一颗六方金刚石夜明珠(国际学名为郎斯代尔),重为43.03克拉,貌似平常,但拿到暗室里,立刻发出黄绿色的美丽磷光。这样的东西自然是很宝贵的。

其次,如果是萤石之类的夜明珠,那就要看发光的强度和发光持续时间的长度了,越亮越耐久的自然价值要高些。

第三,夜明珠的大小也是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如果个头又大,同时整个球体没有裂缝,那也是非常稀有的。我在美国就看到过直径为一米的萤石夜明珠,在国内也鉴定过直径为一米多的夜明珠,当时我们给出的估价是几千万,后来外界盛传的竟然是二十多亿,这个价不知是怎么来的,但我感觉太高了。目前整个夜明珠市场,价格普遍虚高,有价无市。而且由于夜明珠材质本身差别大,这样统而称之的确会给市场造成一些混乱。所以作为买家,一定要看准了,真正喜欢了再出手,这样才不会后悔。

在挑选夜明珠时——

买家要区分基本材质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还要看有没有涂荧光粉。这个既可以用红外线光谱来检测,也可以放大了看,涂了荧光粉的,表面会有颗粒状。

另外,手摸也是一个辨别真假的途径——因为荧光粉是掺在胶里面的,会导致散热比较慢,如果摸起来比较热,那很可能就是造假了,天然的夜明珠应该是冰凉的。

古人为什么会觉得夜明珠那么珍奇?主要是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对很多现象无法解释,看到夜里会发光的石头自然觉得这是天赐宝物。当代科学已经弄明白了,夜明珠不过就是一些含了某些稀土元素的矿物在黑暗中所发出的磷光,像钻石、水晶等矿物也有发磷光的,但最多见的是萤石。其实在传统的宝石家族中,萤石夜明珠基本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宝石有几个衡量标准:一是稀有,二是硬度高,三是折射率高。以这三方面衡量,萤石夜明珠都很难达标:首先它是一种很常见的矿物,自然界中储藏量丰富;其次,萤石的硬度只有4,而通常珠宝的硬度一般都要6~7以上;另外,萤石的折射率也低,因此在国外的宝石矿物学之类的书里面,找不到相关的论述章节,可见他们对于矿物中磷光现象并不看重,即便对夜明珠推崇的我国,在国内的宝石矿物学类书籍里,通常也只是在矿物的发光特性中顺带提及一下。

还有,现在动不动宣称一个萤石夜明珠直径多少米、重达多少吨,对此本人也持怀疑态度:一方面,在命名上,这么巨大的物件还能叫珠吗?我们常说的珠意指珍珠、水珠、泪珠等那样小巧玲珑的物体,这么大的球体也冠以珠之名,实在不符汉文字习惯;另一方面,萤石的硬度是很低的,这么大的体积,开采运输都是非常困难的,很容易就会出现破损。倒是人造的夜明珠还更“结实”些,譬如北京很早就有一家专门生产人造夜光宝石的公司,本世纪初,该公司生产的较大的单块原石重量可达六七公斤,有体色各异的绿色、青色、白色、红色和紫色夜光玉。不用说,其中有些产品一到了少数不良商家手里,就成了高价的“天然品”。市面上流通的恐怕为数不少就是这种人造的。其实这个鉴定起来也不难,只是即便鉴定为天然萤石夜明珠也没太大意思,因为这个东西本身就不是太珍贵。不过,如果是钻石夜明珠,那与萤石夜明珠自是不可同日而语,它本身就很珍稀,再加上具有磷光效应,价值上肯定是锦上添花。譬如慈禧去世后口中所含的那颗,很多人就猜测是钻石的,如果能找到能证实,那无疑价值连城。

当然,如果将萤石夜明珠作为观赏品放在家里,也未尝不可,因为毕竟还有个文化涵义。东方人的审美欣赏角度跟西方人是有差异的,西方人喜欢的是完美晶形的各种矿物晶体,各个地质时代动植物化石及陨石等东西。而对中国人热衷的田黄石、砚石、雨花石等则不以为然。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有悠长的文化渊源,我们崇尚的则是远古某个东西以前是皇帝把玩过或为皇家专用,某个东西又是某本古书里记载过的。所以,对萤石夜明珠的高推大概更在于它的文化涵义方面。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