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使用金属货币最早的国家。而金属货币中,又以铜币为主,所以,中国古代的货币史,实际上就是铜币史。铜币有方孔铜钱和铜元之分,方孔铜钱是中间有方孔的圆形钱币,是我国古代铜钱的固定形式,在中国通行了两千多年。
铜元与历代所铸的方孔铜钱不同,中间无孔,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俗称铜板,后改称铜币。中国内地铜元产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年。一般即以这一年为中国铜元的诞生日。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熔铸法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冲压生产的新阶段。
铜元在中国通行不过半个世纪,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在中国钱币学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大清铜币以其精美的外观、高超的铸造工艺,成为其中很是耀眼的机铸币。清代机制铜元铸造由广东伊始。
清朝光绪26年(1900年),两广总督为解决国内的方孔制钱荒,奏请朝庭后得到批准,在广东开始铸造“广东省造光绪元宝(每百枚换一圆)”铜元。1901年清政府下诏讲;“广东省铸造铜元,轮廓精良,通行市肆,民间称便。着沿江沿海各督府筹款仿办”。于是,在广东省铸造此铜元。后因“每百枚换一圆”和英文“ONECENT”与中国清朝的传统制钱制度不符,因此停铸,改铸为“广东省造光绪元宝(每元当制钱十文)与英文‘TENCASH’”的铜元。这“每元当制钱十文”就成了中国铜元的定制。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铜元,正面以珠圈为界,珠圈内铸有满汉文“光绪元宝”,珠圈外上环铸楷体“广东省造”四字,底部铸货币价值“每元当制钱十文”,两侧各镌一花星;背面珠圈内铸有神龙腾飞图腾,外圈铸有英文。此币品相完整,审美风格独特,纹饰深浅适中,线条清晰,粗细均匀,光泽鲜亮,钱文端正工整,清秀俊逸,表面的包浆自然,历史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极具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光绪元宝”是中国近代机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此光绪元宝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存世量极为稀少,是钱币收藏界知名度极大的一种,被誉为钱币精品,具有无法估量的学术与历史价值。
近年来,中国的收藏界风起云涌,很多藏品大幅升值,而其中升值最快的、升值幅度的品种之一便是钱币,而古钱币收藏大军也不断壮大。有业内人员认为,古钱币市场已经红火了十几年,未来总的趋势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特别是在互联网商务发展之后,对古钱币收藏、交易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