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滴”于造型中迎合文人精神诉求,题材寓意与宋代民风民俗亦多关联。两晋、南北朝“书滴”已多有“蟾蜍”,入宋更为常见器形,隐寓“蟾宫折桂”之意。宋元青白瓷“砚滴”拟声形象大多为与水关联之物,一方面因其本为贮水器,另则或以神物驱邪避害故,亦暗合伏羲先天八卦之要旨。胡煦《周易函书别集》之《篝灯约旨》中言:“书滴,上下两孔,故可以泄水,此即坎卦上下两阴而中阳流动之义。”
水盂既然是文人墨客案头之器,亲近之物,那么就要有型、有品,要与自己的品位相匹配,当然还要装点自己的案头,在目浴、触碰、把玩间带来愉悦,集中美的视点,当属超然于物的精神的寄托。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偏重实用还是欣赏难以把握,对书画者而言,也有点庄子的所谓“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意思了。
所以呢,水盂的形状在文房里是格外的丰富,以致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种类型。历朝历代、文人、工匠创制了多少种水盂?也许根本就没有定数,因为它是个体想象力的产物,是精心的构思,也是一种随意的情绪,是一时之念头,是趣味、是即兴创作的结果,怎能固定其型、僵化其貌呢?其实更是所谓“一花一世界”的观念的产物,并启示我们,无论什么人,无论谁的作品,都是他的世界的结晶,也应该是他的世界本质、有个性的表现。所以其形态各异,鲜活洒脱,又功能相同,这便是水盂大的特质了。
其型各具特色,而功用上的一致性又显而易见,毕竟都讲究体量小,内空容量大。你看,外形巧、内敛,摆在那里不占位,不抢眼,看上去又雅致,还得与其它文房相搭,所以用一个“小”字形容好像不够确切,若用“刁巧”一词来概括,我看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想要找正规的平台吗?想要出手你的藏品吗?想要让你的藏品上拍卖吗?只要你的水盂确定到代,确实是精品,我都能帮你操作,
征集范围: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 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