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青铜爵极其常见。其命名始于宋人,取爵的形状似雀和雀鸣之义。至于青铜爵的用途,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自宋代金石学家定名以来,传统观点认为其为“饮酒器”,至今并为多数学者所坚持;台湾学者傅晔先生则提出其是“滤酒器”一说;容庚先生更将其归入“煮酒器”一类。而现在新说法则认为,青铜爵并非生活实用器,而是专用的祭祀礼器,用以盛装香酒、浇酒以敬神。
记得在纽约的青铜器拍卖中,笔者就对何安达提出的青铜器收藏的“4P”原则(一,Patination即铜绿/皮壳;二、Pictogram即铭文;三、Precision即铸造精湛;四、Provenance收藏历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对众多中国买家而言青铜器的收藏是一个陌生的课题,但关注收藏历史,则是与其他藏品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次西泠专场拍卖就充分体现了这个基本原则。比如那件妊小簋是美国藏家赛克勒博士旧藏的精品,也是民国古董商卢芹斋早期的旧藏;至于那件噩侯驭方鼎,则曾经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之手。
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发现好玩的是,甲骨文的“爵”与甲骨文“雀”字不太像呢。但“爵”的甲骨文和金文有些相似,上面都有凸起的小柱子,像不像伞或小蘑菇或箭头切合。有争议的“柱子”有流、有三足。有鋬(pan)是爵共有的特征、柱子的众多诠释还待进一步探讨,信托周全的要领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和看法。说到爵,会不由想到“加官进爵”。爵,称爵序象征着名位和品级,封爵的传袭意为着政治身份的下传。湖北的曾侯乙墓,所在地是古随国的土地。从曾侯乙编钟中的一枚镈[bó]钟上的铭文知道:曾是国名、候是爵位、乙是名字。划重点,候是爵位。到汉代,汉武帝实验推恩爵,即封爵一样平常由诸王明日宗子(明日长孙)世袭转达,庶子(庶孙)推恩为列侯。于是后面有了酎[zhòu]金夺爵的故事。从酎酒提及。汉武帝时,制订《酎金律》:以正月旦作酒,八月始成,叫酎酒。每年八月,以酎酒祭祀宗庙,称为酎祭。此时,天子亲率群臣祠祭宗庙,诸侯须献金助祭,各按封地内的生齿几多,向朝廷奉献贡金,助天子祭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