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金锭长6.1厘米,腰宽2.45厘米,厚3.9厘米,重363.9克。铸造成型,束腰,底部刻有铭文,明代金锭的出现,纠正了以往中国黄金无大腚的说法。现收藏于洛阳唐艺金银器博物馆。
金锭是古代值钱的流通钱币,一样平常都是银元宝和铜钱为主要流通钱币。古代一两黄金即是八两白银和1500个铜钱。金锭有黄金锭和赤金锭两种,有十两、50两和100两三种重量。元宝,正式的名字是金银锭,属贵金属称量钱币。它是中国古代钱币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前言。为什么把金银称量钱币称之为元宝这要从元代提及:"元宝"两字源于元代银锭反面上的"元宝"铭文。《元史·杨湜传》中谈到:至元三年"以湜为诸路交钞都提举,上钞法自制事,谓:'平准行用库白金收支有偷滥之弊,请以五十两铸为锭,文以元宝',用之便。"这就是"元宝"一词泛起在银锭的初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