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师德皓大教育科技: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模板

  • 发布时间:2019-01-14 11:21:42,加入时间:2018年11月05日(距今2376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广州天河石牌桥
  • 公司:广州师德皓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李小姐,手机:18022402353

中学教师资格证是不少考生要考的教师资格证,而对于女生来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也是不少学生的选择。但是,对于在教学上没有一定经验或非师范学生的学生来说,要应对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广州师德皓大教育科技为大家提供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模板供大家参考,下面以《老王》这篇文章为例。

教科书分析:

  1.散文《老王》写于1984年。全文围绕与老王的交往展开叙述,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现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是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尊重、感激和愧怍。

  2.本文需要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尤其应体现在对老王的语言的揣摩上。

  3.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杨绛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

  《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八年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现今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又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而且他们很多是追星族,每天关注的是明星,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因此应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情,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就显得尤为可贵。

  教学目标:

  1、通过文本细读,体会作者一家与老王之间的珍贵情谊,理解老王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结合时代背景,解读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的丰富内涵。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老王和杨绛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在文 革的历史背景下老王与杨绛之间的彼此关心、相互体谅。

  2、体会“我”在老王去世后的“不安”的内涵。

  教学时数:

  1、课时

  预习思考:

  1、梳理

  1-4段,依次写了老王的职业、身份、车、亲人、眼、家。

  5-16段,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老王为我送冰,我给老王钱;老王替我送人,我给老王钱;老王送一位老先生,我询问;老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我给老王钱。

  17-22段,写老王去世,我没多问。每想起老王,我总觉得心上不安。

  2.拾遗——关于文章的几个时间

  

  3.试写

  (1)依据⑴-⑷段的内容,选择一个段落,用下面这个句式介绍老王。

  句式:(唉、咦、呀、噢),老王啊,他

  我的介绍:,老王啊,他

  (2)请用一句话补写出文章第⒀段老王未说完的话。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4.质疑

  读完文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杨绛的作品,徜徉在她朴素干净的文字里,贴近文 化大革 命那个特殊的时代,走近当时可怜活命的人物真实的内心,或许你会被平凡交往中人性的至善深深感动。这节课,我们带着预习《老王》的收获和一些疑问,再次走近杨绛简洁质朴的文字,了解老王的生活,贴近老王的内心,体味杨绛的不安,表达善意的温暖。

  二、研读文本

  (一)介绍老师,关注老王的生活

  1.出示任务:

  依据1-4段内容,用特定句式介绍老王。

  句式:(唉、咦、呀、噢),老王啊,他。

  2.反馈指导:

  在预习作业中,有四位同学的介绍很有特色,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1)唉,老王啊,他是一个落单了的蹬三轮的。

  (你为什么会用“落单”这个词来介绍-)

  (2)噢,老王啊,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是个老光棍。(吴昊天)

  (“没出息”为什么要加引号-)

  (3)呀,老王啊,他瞎了一眼,真不幸啊!(冯韵然)

  (你为什么会有“真不幸啊”的感慨-)

  (4)咦,老王啊,他住的那儿不是他的家-(刘佳琪)

  (老王住在什么地方-那里为什么不是他的家-)

  (5)补充

  唉,老王啊,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是维持生计,过日子的意思;“只”是仅仅的意思。老王活的很艰辛,很不容易。)

  3.小结

  唉,老王啊,他就是一个孤苦伶仃,可怜活命的车夫。

  (二)品读人物对话,解读老王的心语

  导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人,却如何会让杨绛念念不忘呢-回到特定的情境中,品读老王的话,贴近老王的心,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1.出示任务:

  (1)快速阅读,勾画文中老王的六句话。

  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

  他说可以凑合。

  “嗯”

  他只说:“我不吃。”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2)品读第6段中老王的两句话,分析人物形象。

  2.反馈指导:

  (1)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思考提示:为什么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钱先生”是读书人,从心里尊重他;他们一家一直关照我生意,还给我送鱼肝油。不能要钱。“钱先生”是来看病的,需要钱。)

  (老王啊,你这么尊重人、真诚无私、知恩图报、体谅人心。)

  (2)他哑着嗓子悄悄问:“你还有钱吗-”

  (思考提示:为什么“哑”“悄悄”-为什么用“还”-)

  (问话不能给杨绛先生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文 革开始后,杨绛两口子都没工资了,只有生活费。生活肯定紧张,钱上也不宽裕。)

  (老王啊,你这么体谅人心。)

  3.小结:学生汇报成果。师生互动。营造情境,在人物语言中,感受老王的善良。

  (三)补写人物语言,感知人物性格

  1.出示任务:教师范读8-15段。想一想你更欣赏下面的那个补写,原因是什么。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2.反馈指导:请学生陈述补写理由并互评。

  示例:(1)我就是想让你们吃好些。(2)我只是想来表示对你们的谢意。(3)我只是想再来看看你。(4)我是来见你最后一面的。

  补写时应关注句式结构,关注了来访目的,关注了人物性格。

  3.小结:生生互动。营造情境,在人物对话中,感受老王的善良。

  (四)论辩人物心理,体会反思可贵

  1.出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你认为杨绛一定得“心上不安”吗-

  2.反馈指导:

  “心上不安”,原因是:

  1.老王病时,不知什么病,不知吃了什么药。

  2.老王死前,没有给他平等报恩的机会。

  3.老王到我家时,没让他坐坐,喝口茶水。

  4.老王离开家时,担心他摔倒,却没有扶他一把,或者送他回去。

  5.老王死后,不知死的时间,不知埋的地点。

  是反思与自省,不够关爱,不够尊重,不够平等。

  “心上可安”,原因是: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2.给老王大瓶的鱼肝油。

  3.让老王给我们家送冰,不需要减半收费。

  4.询问他的生活状况。

  5.在老王病时托人捎钱接济他。

  是人性的光辉和美,同情弱者,对人热心,为人善良。

  (3)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友情,凸现了孤苦寒微的老王纯朴、仁义、善良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慨。

  三、结束语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杨绛和老王无疑都是不幸者。他们一个活得可怜,一个活得卑微。可就是在那样一个黑暗如铁的时代,这两点善良的微光,彼此温暖,让人动容。而杨绛心上的不安,正是岁月风尘中“生者”对“逝者”的愧怍,正是灵魂最深处一颗“善心”对另一颗“善心”的愧怍,正是日常小事里“被关爱者”对“给予他人关爱不及”的愧怍。这也是我们在杨绛的文字里最厚重的收获。

  作业设计

  仿照例句,按照所给句式,每人一句,小组合作完成小诗“温暖的善意”。

  示例:温暖的善意,不仅仅是一瓶鱼肝油的赠予,更是病榻前的悉心照顾;

  句式:温暖的善意,不仅仅是,更是。

  示例一:温暖的善意,不仅仅是一句寒暄,更是抱病在身时的日日关心。

  示例二:温暖的善意,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照顾,更是心灵上的尊重与平等。

  板书设计(下图)

以上为广州师德皓大教育科技机构提供给大家的教学案例,仅供学生们参考。最后,要顺利通过初中教师资格证面试,最重要的是多参考别人的经验,多看看教学案例,只有多参考才能使自己在教学生赢得一定的优势。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