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青铜器

淮南市铜炉鉴定出手,东方寻宝报名

  • 发布时间:2018-11-10 20:19:25,加入时间:2018年08月02日(距今2481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开福区德雅路480号湖南电视台
  • 公司:湖南东方寻宝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詹剑飞,手机:13272491170 微信:Z13274291170

《东方寻宝》电视栏目第七季栏目藏品征集范围:

宣德铜炉名冠天下,嗣后多。有当代仿、明中期仿、明末至清早期仿、清末民初仿和现代仿等几类,他们各自的特点如下。
1、当代仿品。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前一般极尽精致。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同时底款有了变化。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2、明代中期仿品。明代中期的正德年间,朝野亦需用铜香炉,因宣德炉已经深入人心,遂沿用宣德炉的造型和款式或稍加变化。此时炉的特色是铜色泛黄,器身铸有文。明代中期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致使正德皇帝亦信奉起教,所以当时制作的工艺品如铜器、瓷器、景泰蓝及许多的物品之上多有文(回文)的出现,至明末铸造的宣德炉上亦沿此风,并且楷书、篆书并用。
3、明末和清初仿造。该时的工艺美术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宣德炉仿品制作亦美,并沿用明代的失蜡铸造法,但在造型上与明代相比,惟显灵巧而已。其胎亦厚重,色有暗红、橙黄等。款式上除了仿大明宣德款之外,还有署“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的篆书方款。
4、清晚期至民国时期仿。其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有的以翻砂法浇铸,工艺更加粗糙。在北京前门大街一带就有专门伪造宣德炉的店铺,打磨厂东大市炭儿胡同有专铸宣德炉的作坊,作成后做旧、涂色、上蜡,以此牟利,往往借道上海向外推销,亦有销至蒙古地区,但做工粗糙,炉胎薄,铜质差,多砂孔。
5、现代仿。有三种情况,一是采用江南一带以黄杂铜翻砂铸成,粗劣至极,炉身不加纹饰,双耳上翘如桥形,体轻薄而多砂眼。二是采用现代的失蜡法浇铸技术,此类仿品可以说在造型、重量上与真品相伯仲,但细看铜的质地、皮壳、包浆、打磨的光洁度等,两者差异就大了。现代仿品用的是电解铜,色紫红,手抚之而无细糯之感,唯苯而已,且仍生涩浅薄,在打磨方面现代大多借助抛光机械,由于转速太快,光泽过分的激烈,“火气”亦大。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