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求购信息 »收藏品 » 其它

广州众凯中华瑰宝:寿山石镂空山水人物摆件

  • 发布时间:2018-11-10 20:28:31,加入时间:2018年10月17日(距今2407天)
  • 地址:中国»广东»广州: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强路一号珠控国际中心1910
  • 公司:广州众凯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方,手机:13326465406 微信:wx762235 QQ:2047179358

寿山石,历经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风雨洗礼,不声不响的沉淀着历史的故事,却又暗自酝酿着质的蜕变。寿山石质地温润细腻,给人以庄重沉稳之感,同时又具亲和力,“细、凝、腻、润、灵、透”六德齐俱;寿山石雕技法风格多样,并融合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深受国内外鉴赏家与收藏家的好评。

  

  众凯国际有幸征集得此珍贵藏品,寿山石镂空山水人物摆件。宽:13.5cm高:21cm,质地细腻,色泽雅美,山岩颀长挺秀,匠师随形设计,将其雕饰成山石竞秀、壁立千仞的一座山子摆件,置之案头,大自然之神秀瑰丽浓缩眼前。其包浆温润,造型秀美,气象非凡,是一件难得的赏玩佳器。

  

  寿山石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因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于唐光启三年(887年)的寿山村“寿山广应院”被焚于火。火后在“广应院”的故址留有许多寿山石,以后被称为“ 寺坪石”。所以明· 徐火勃的《游寿山寺》诗写:“草侵故址抛残础,雨洗空山拾断珉。”“断珉”指被“广应院”僧人收藏过的“寿山石”。但其时收藏“寿山石”原石可能不是为艺术欣赏,而是为了雕琢之后制造器具。

  

  唐、宋两代,雕艺得到迅速发展。延至元、明之际,民间利用花乳石治印开始流行。自清以降,寿山石文化空前昌盛,不但雕刻界名师、高手辈出,文人雅士们也不惜笔墨,赋诗着文,尽态极研,百般推崇,促使寿山石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们赋予寿山石以灵性,以神韵,以志趣,以情感。康熙间高兆、毛奇龄的两篇《观石录》,开创了研究寿山石的先河,民国时期龚纶、张宗果、陈子奋的《寿山石谱》、《寿山石考》和《寿山印石小志》等专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寿山石被称为中华瑰宝,寿山石以其质地温润、多彩斑斓、而受到广大玉石爱好者的青睐。此藏品的独特韵味不仅表现在千姿百态的印章之上,还被用来雕刻成精美的寿山石摆件,是珍品之作,非常具有欣赏和投资价值。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