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在《瓶史》中写道:“夫幽人韵士,屏绝声色,其嗜好不得不钟于山水花竹。”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偏好花鸟鱼虫,从而生演出许多幽人韵事。每年正月初一,古人称之为“岁朝”,一岁之朝,摆设盆花,水果,蔬食,祈求一年的福气,因此正月初一的花果清供成为文人“清供文化”的代表。历代画家也将此情境入画,而今我们亦可一睹岁朝清供之美。
汪曾祺写:“岁朝清供”是中国画家爱画的画题。明清以后画这个题目的尤其多。任伯年就画过不少幅。画里画的、实际生活里供的,无非是这几样: 天竹果、腊梅花、水仙。有时为了填补空白,画里加两个香橼。“橼”谐音圆,取其吉利。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袁宏道说:“花之有使令,犹中宫之有嫔御,闺房之有妾媵也。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海棠以だ婆、林檎、丁香为婢;牡丹以玫瑰、蔷薇、木香为婢;芍药、蜀葵为婢;石榴以紫薇、大红千叶木槿为婢;莲花以山矾、玉簪为婢;木樨以芙蓉为婢;菊以黄白山茶、秋海棠为婢;蜡梅以水仙为婢。”
”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列,忌以绳束缚。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若夫枝叶相当,红白相配,此省曹墀下树,墓门华表也。恶得为整齐哉?“
汪曾祺的《岁朝清供》中还悠然神往的“定义”了一番“岁朝清供”:这样鲜艳的繁花,很难说是“清供”了。
曾见一幅旧画: 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目:“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是汪曾祺文中所提及的旧画的题跋: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 这大约是最简省的清供了。从宋元开始,“清供图”就是岁末年初画家们应景的题材,近代的创作尤为鼎盛。也是园林书画雅集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热门题材。清光绪乙未(1895)冬月,苏州怡园画社九位同人在园内按园主顾鹤逸的命题,合写了一幅岁朝图,由吴昌硕长题。作为文人画家,吴昌硕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闭门守岁,呵冻作画自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