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古董鉴定 出手 交易
徐悲鸿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6岁时跟着父亲读四书五经,后来又学绘画)。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的徐悲鸿,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 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徐悲鸿最擅画马,这也最能反映画家鲜明的艺术个性,表达其深刻洞达的思想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他以水墨写大幅奔马、立马、群马,或神采英发,或遗世独立,生机勃勃,既寄托情怀,也在笔墨运用上把写意风格的画马技巧推到了前无古人的极致。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进行过长期观察研究,画了数以千计的速写。徐悲鸿画的马笔墨酣畅,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筋强骨壮,气势磅礴,形神俱足。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据不完全统计,在抽样调查中(2007年秋拍、2011年春拍、2012年秋拍、2014年秋拍)四个季度共上拍445件拍品,其中181件为“马”题材作品,总成交额约为5.51亿元,平均每件以“马”为题材的作品以304.3万元成交。在抽样调查的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出于徐悲鸿艺术市场的第二或第三阶段(即徐悲鸿市场平稳阶段),但304.3万元的作品成交均价远远低于第二阶段每件作品451万元和第三阶段每件作品401.4万元的均价。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最近:保利秋拍“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进行到第13张拍品——徐悲鸿的代表作《九州无事乐耕耘》时,许多闻讯赶来的买家已经将亚洲大酒店三层的拍卖厅围得水泄不通,整个会场里的温度似乎都骤然升高了许多。当拍卖师宣布本件拍品起拍价为1.5亿元时,很多人都不约而同地“哇”了一声。拍卖开始后,现场两位买家以500万元为竞价阶梯,短短两分多钟就将价格飙升到了2亿元,紧接着现场出现了短暂的沉寂;之后,两位买家开始表现得谨慎起来,不断地以100万元和200万元的幅度互相试探起来,当两人拉锯至2.3亿元时,现场一位新的买家突然杀入,直接给出了2.32亿元的高价,在拍卖师三次唱价再无人应价后,9点11分,这件拍品终于落槌,加上15%的拍卖佣金,实际成交价为2.668亿元。
征集范围: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瓷器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等;
三:字画:名家名画、近现代字画等;
四:杂件:翡翠、田黄石、鸡血石、青铜器、古币、印章、错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