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地球双柱银币为1736年西班牙“地球双柱”8里尔“本洋银币”,距今已280年的历史,直径3.9厘米、厚0.25厘米、重26.8克。机制银币源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而“地球双柱”银元始于1732年,是西班牙在墨西哥最早生产的机制币,到1771年开始取消双球图案。中国人对从海外输入的东西多冠以“洋”或“番”的俗称,因而此币输入中国以后,称为“本洋银币”。
1747年西班牙双柱地球8R面值银币一枚,状态上乘,金盾PCGS 50,拍卖成交价格RMB 345万元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海上商贸的主要通道,这一渠道输入的本洋银币数量大、时间长,在梅州地区除了商贸交流输入之外,华侨带回也不在少数。笔者经收集、梳理和考查,发现在梅州地区沉淀了数百年的“本洋银币”主要有:1732年以后的西班牙地球双柱、英国爱德华像海峡殖民地、墨西哥自由帽鹰洋、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元”(俗称“坐洋”),以及菲律宾女神银币等十几个品种。
西班牙双柱币由于清王朝向外赔款等原因,现存无几,在我国的钱币收藏市场上十分罕见,因此备受收藏者的青睐和喜欢。又因其常见品相恶劣,大多布满钱庄戳记,边齿和边纹更是磨损严重。因此,若遇该币保存完整,包浆老气,是十分值得收藏的,其未来的升值空间也必定是非同凡响。
西班牙银圆,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制造"双柱"银元,流通时间较早,几乎遍布全世界,明万历年间流入中国。据英国东印度公司记录,1681年至1833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6800万两以上,合银元l亿枚,绝大部分是双柱银元。但是,由于清王朝向外赔款等原因,现存无几,收藏价值非常高,因此备受收藏者关注。
“双柱”有“双球”和“人头像’两种。1732年开铸前者,1772年开铸后者。神话中欧非两洲原本相连,后被大力士海格立斯拉开。直布罗陀两岸的山峰被称为海格立斯柱,这就是双柱的来历。柱上有卷轴缠绕,成S形,S加两坚杠表示“元”也就由此而来。卷轴上有拉丁文PLVS VLTRA,意为“海外还有天地”。两柱间有两个球,意为要征服全球。
西班牙银圆,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制造“双柱”银元,流通时间较早,几乎遍布全世界,明万历年间流入中国。据英国东印度公司记录,1681年至1833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6800万两以上,合银元l亿枚,绝大部分是双柱银元。但是,由于清王朝向外赔款等原因,现存无几,收藏价值非常高,因此备受收藏者关注。
以下是近几年藏品成交记录:
1737年墨西哥“--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1738年、1761年、1--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钱币1806年墨西哥卡洛斯--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年墨西哥“--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年不同年--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钱币1806年墨西哥卡洛斯--成交价:RMB成交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