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厂报告能不能通过,判断的依据是对应的审核标准而不是问题点本身。相同的审核报告,不同的客户可能会给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原因就在于客户验厂标准不同。比如SMETA审核报告,凡是抛开审核标准和客户要求来判断验厂报告的行为,都是瞎忽悠。
通常,依据多年辅导的经验,判断一份审核报告是否可行,主要看以下几点:
1、验厂标准:这是首要的,没有标准就难以正确判断。即便对于我们再熟悉的项目,因为客户验厂和认证标准经常会更新。比如,在接到Sedex项目时,我们都会问清具体客户,如果是冷门偏门的客户,我们会再次追问该客户的审核通过标准。对于很多客户都没有问清楚就能保证通过的承诺,纯粹瞎胡扯。
2、审核问题点性质:一份审核报告下来,问题点都会罗列出来,有经验的咨询顾问会仔细查看问题点。查看问题点首先要看问题性质。有些审核报告后面会标注问题的性质, 比如Critical、Major、Moderate、Minor等。对于常见的童工、强迫劳动、工资考勤不一致、工资考勤资料不完整等敏感问题要特别注意,对于常见的客户来说可能凶多吉少;此外对于性质较严重的问题,扣分也相对较多,有些客户的审核通过标准就明确不能有Critical或者Major项,比如,有些客户的WCA审核。
3、问题点数量:问题点数量虽然没有问题点性质重要,但有些客户或者审核项目对此也有要求。有些审核报告,虽然没有特别严重的问题,但是数量太多,可能影响评分或者章节评分等级。比较常见的如:BSCI审核,如果单个章节问题过多,等级就会低,从而可能影响最终的评分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