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玉器,它的历史延绵了5000多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按照万物皆有灵性的观念,古人认为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因此,玉璧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
玉璧是一种有孔的扁圆形器物。中间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尔雅·释器》《说文》释璧均为“肉倍好”,即璧的两边玉质部分相加之和等于璧的中央孔径的一倍。由于出土的和传世的玉璧绝大多数并不符合这个规定,所以文物界、收藏界一般将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器物均称之为璧。
考古发现,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5、6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清朝,都有不同形制和纹饰的玉璧出现。玉质以白、青、碧玉为主,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玉璧的用途,按古文献记载和后人推测,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为身份的标志。三为佩饰。四作珐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腐用。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民国汉白玉腐蚀纹玉璧”一件,该藏品直径11.3厘米。此件汉白玉玉璧,一面镌“招财进宝”四字,另一面则有款识“乾隆孝粉”。取材上乘汉白玉,石质细腻温润,琢工精细。从造型和纹饰来看,器身上的纹理极为优美,风格古朴又不失典雅。
中国悠久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而且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此汉白玉腐蚀纹玉璧因为独特的风姿加上其绝佳的触感构成了独特的魅力,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