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伤
喜庆佳节,燃放的鞭炮突然耳边爆炸,巨大气浪直冲耳道内鼓膜;游泳时耳朵撞击水面,以上外力都会造成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减退。
预防措施:
应避免意外;燃放鞭炮时应注意距离,游泳时注意安全。
2.耳周病变
耳朵周围邻近器官的病变,有时也会涉及中耳腔,从而引起听力减退,如鼻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等。预防措施:
患上疾病积极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3.药物
致聋的药物主要包括氨基糖甙类、水杨酸类、抗肿瘤类、酒精类。常见的有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紫霉素、托布霉素、巴龙霉素、多黏菌素B、奎宁、阿司匹林等。
4.掏耳
当耳朵痒时,有些患者会随手取来发夹、短木棒、毛衣针等物耳朵里盲目掏挖。这时,只要稍有疏忽或不慎被他人碰撞,极容易戳破耳道深处薄薄的鼓膜,造成鼓膜破裂、穿孔,不仅引起耳痛、出血,而且还使外耳与中耳腔直接相通,细菌也就乘虚而入,引起感染。鼓膜参与声音传导,若鼓膜穿孔会直接影响听力。
预防措施:
掏耳一般用棉签,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耵聍可自行出来;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1周左右1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5.噪声
噪声的伤害,给听力带来损伤,而且因噪声造成的听力减退往往是在没有任何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的。
危险行为3:游泳呛水
学游泳的时候,一口气没换好,突然发生呛水,鼻子、咽喉好一番辣辣的刺激,这种感觉很糟糕。当游泳池里的水污染严重时,脏水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如果当时不巧身体抵抗力差,比如感冒,就很容易患中耳炎。而中耳炎是造成青少年儿童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温馨提醒:当中耳炎治疗不及时和不规范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后遗症,造成听力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婴儿的咽鼓管生理发育未完成,功能尚有缺陷,给婴儿喂奶的时候,如果姿势不对,让孩子平躺着吃奶,乳汁很容易通过咽鼓管流到中耳,造成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