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语:最早见于清代光绪末年的四川成都,至民国时期,已相继见有金、银、铜三种质地,并被数位泉家所收藏。新中国成立后,这些钱大多捐赠或出售给各级国有 博 物 馆 ,一 些泉谱著录有拓本。第 1 枚金钱,于清光绪末为四川成都张扫巴所得,却镕钱得金。据友人云: 光绪末,成都市上五洞桥一冷摊,悬一旧铁钱,大似折二,已累月矣。有张扫巴者,扪之而柔,知其非铁,以八十文买之,视其字,也。持归,磨其轮,赫然赤金也,欣欣然,夸侪辈曰: 吾无意得一金钱。第 2 枚金钱,据学者考证,“传世另一枚金质钱为泉家蒋伯埙先生所获。蒋氏于 1927 至 1932 年入川工作,任职于四川重庆邮政局,在此期间在成都获得此品金质 ‘’钱。1937年抗战爆发,在杭城沦陷前夕,蒋氏随省邮政局撤至浙南丽水县邮局工作,离开杭州故居时,他把多年积集的金银币、古钱等埋藏于桃花弄故居地下,其后全部被盗失去,该枚金质 ‘’钱可能也在这时失掉,从此杳无踪影。” 事实上,这枚金钱并未丢失,一直为蒋伯埙先生所藏。1961 年,中国历史博物馆( 国博前身,以下简称 “历博”) 通过上海文管会,想收购这枚金钱,历经曲折,仍未如愿。1963 年,蒋伯埙先生将收藏的大部分古钱捐献、出售给上海博物馆 ( 以下简称 “上博”) ,其中的金钱被上博收购,现藏该馆。存世罕见,皆为孤品,极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