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钱币

千玺一品—藏品赏析之1965年粮票

  • 发布时间:2018-11-26 11:22:19,加入时间:2018年11月05日(距今2042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雅宝路1号星河world-F座
  • 公司:深圳千玺一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张先生,手机:17688707023 微信:ZBB213002 电话:0755-28265652 QQ:414801724

粮票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中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与票证时代相配合的,还有严格的户籍管理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

农村人不可能像今天一样自由进城打工,因为每月定量供给的粮票、油票只有城市人口才有,没有城里人的身份,就拿不到这些票证,因此农民离开了土地,根本就无法生存。

不仅城乡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迁移,同样由于粮食关系的束缚而相当麻烦。当时的粮票分为全国通用和地方流动两种。只有全国粮票才能在中华大地都有效。出差的人必须持单位介绍信去粮店换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

经济发展的转机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国家逐步缩小了消费品定量配给的范围。到1983 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

1984 年,在经过两年多的物价体制改革试验后,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取消一切票证,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深圳人率先过上了不用粮本、粮票的日子。

粮票作为一种实际的有价证券,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也是靠粮票、布票等票、证过日子的计划经济时代。是让人又恨又爱的藏品。历史意义与藏品价值较高!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