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青铜器

这样的加官进爵少之又少

  • 发布时间:2018-11-27 10:13:46,加入时间:2018年08月22日(距今2118天)
  • 地址:中国»贵州»贵阳: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中天金融101大厦A座
  • 公司:贵州嘉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方婷,手机:18085009332 微信:f17716683385

爵杯是杯的一种式样。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因此又称三爵杯,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一旁有二。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爵也称爵杯,古代饮酒器也是我国青铜器中的一大类。史载,地位尊贵的人用爵,在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给受封者的一种赏赐物。再后来“爵”就成了“爵位”的简称,“加官进爵”也就由此而来。爵杯在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寓意战胜困难,无往而不胜,加官进爵,欢庆胜利。在现代爵杯主要用于商务公关活动中,送上司,领导,商业伙伴等都是上佳之选。

爵是古代中国酒器和礼器之一。大约在4300年前~3300年前,陶爵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酒器,直到商周绝迹。铜爵,被认为是贵族使用的酒器和礼器,现知最早的铜爵在夏商之际,商代和西周早期是其流行期,到西周末年基本绝迹。千年后,金石学在宋代盛行,复古风日炽[chì]出现仿古爵。在明清时期发现有银爵、金爵、玉爵、瓷爵、掐丝珐琅爵杯。

有争议的“柱子”

有流、有三足、有鋬[pàn]是爵共有的特征。

所不同的,爵有带柱和无柱的,有单柱和双柱的,有高柱和矮柱的。柱子的用途有各种说法和推测:保持饮酒仪态的,类似用柱拦胡须、用柱抵触脸颊(曾小范围采访过,是大部分人看见柱子的第一反应);强固流和器身的接合处;承托功能的,用钳子或筷子之类的托住柱帽的底平面,将爵提离火源;用来撑布防尘的;效法木器的样本;“鸡冠形装饰”是爵柱的源头,象征“鸡冠”或“鸟冠”,延续三足鸟图腾的信仰;滤酒功能,傅晔先生提出的这个观点个人觉得耳目一新,大意是从禹至元世祖,凡有文字记载的酒,绝大多数是浊酒;《南史∙陶潜传》提到取头葛巾滤酒。浊酒须滤,滤酒须用滤酒器,认为铜爵是以滤酒为主要功能的酒器。

柱子的众多解释还待进一步探究,相信全面的方法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和看法。

爵位

说到爵,会不由想到“加官进爵”。爵,称爵序象征着名位和等级,封爵的传袭意为着政治身份的下传。

礼器

藏礼于器。礼以“器”为载体,礼具有的等级关系以具体的器来体现,行什么样的礼,就享有什么样的器,如服章、乘舆[yǔ]、宫室、婚礼、丧葬、祭祀立庙等。《说文·鬯部》:“ 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chàng]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鬯酒,是一种重大活动庆典用的香酒。

目前市场上的爵杯主要有霸王爵,妇好爵,父辛爵等。以爵杯当礼品时,注意爵杯的大小和纹饰精美程度,大小一般在35-20CM之间比较合适。太大失去了酒杯的形,太小又不够大方。爵作为饮酒之器,早在公元前24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陶爵流行于夏、商,铜爵流行于商和西周,西周以后便罕见爵杯的踪迹了,到了秦汉时期,人们几乎不知爵为何物了。宋代以来,以古物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盛起来,人们才重新开始认识商周爵杯的原始面貌,随之而来的仿古之风大作,目前所见的仿古爵杯,有银爵、铜爵、玉爵和瓷爵等。

这些仿古爵杯也常常出现在当时的绘画作品中,明代画家陈洪绶的《蕉林酌酒图》中就有用仿古爵杯饮酒的形象。在《蕉林酌酒图》中,画家以高大的芭蕉树和假山为背景,以人物形象的大小、衣着的不同来表现人物的地位级别;以石桌上厚厚的书卷和巨大的酒瓮为依托,来烘衬主人持杯细酌的闲情雅致。这幅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对主人所用的各种器物刻画得极为细致。像旁边木雕上所放之双耳铜鼎、石桌上带鸬鹚杓的大酒坛、主人手中之爵杯和侍女手托之酒壶等,皆精美非常。尤其是主人手中之爵杯,显然是一件仿古爵杯,与安徽省歙县和浙江杭州所出之蓝釉爵杯极为相似,看来明代时还流行用仿古的爵杯饮酒。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