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古董鉴定 出手 交易
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宣德年间,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鉴别方式
斗彩瓷器是瓷器中最为名贵的种类之一,在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之说。成化就是指的明代成化宫廷御用的斗彩瓷器。
与清朝的珐琅彩一样,明代的斗彩同样作为宫廷御用的瓷器,做工极为精湛,因而非常贵重。斗彩又称作“逗彩”,最早出现于明朝成化年间,是先在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青花线条之上施以其他颜色填补空白,然后进行低温二次烧制,最终形成青花钩边,五彩填色的效果,故而得名斗彩。
因为成化斗彩之存世量十分稀少,而所存世上的也基本存储于台北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别说是普通百姓,就是所谓的大收藏家,也没有与之密切接触的机会。所以。人们仅能从书上或文章上对成化斗彩产生了人云亦云,有似盲人摸象似的概念。
关于斗彩的鉴别方式,我们借助于珐琅彩进行比较则更为直观一些。
一、在胎土方面。由于成化年间的斗彩早于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因而到了雍正年间,优质的胎土早已被用尽,所以仅从胎土上面来看,斗彩略高于珐琅彩的质量。通过对比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成华斗彩胎土的显露部分色泽非常纯白而且油润。而雍正珐琅彩虽然绘制工艺到达了顶峰,也没法弥补“先天不足”的劣势。
二、彩料方面。斗彩与珐琅彩所绘制的图案均突出胎体表面,但是仔细比较会发现斗彩略低于珐琅彩。
三、纹饰方面。虽然都是宫廷御做,所绘图案都经过皇帝批准,画师都为宫廷御用画师。但是成化年间的斗彩,其绘画图案均为宫廷画师亲自创作,其线条生动流畅,笔法活泼。而雍正年间的珐琅彩图案,有很大一部分并非宫廷画家的“原创”,而是市面上其他精品画作经皇帝批准之后绘制于瓷器之上的,相比而言,虽然笔法依旧老练、准确,却缺乏了斗彩瓷器上团的自由之风,略显呆滞。
在我国历来就有珐琅第一,斗彩第二的说法。客观的来讲,虽然斗彩在胎土方面优于珐琅彩,但是经过了三百年的历史演进,我国在制瓷工艺之上发生了极大的进步,无论是制作技艺,还是彩料丰富方面珐琅彩均高于斗彩,珐琅彩雄踞瓷器之首当之无愧。虽然如此,但是斗彩依然在我国瓷器中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造性的烧制方法为后世瓷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成化斗彩的鉴定技巧
一、成化斗彩(不包括天字罐),从现在世界各大博物馆藏品来看,都是大明成化年制款。所以凡是成化年造、成化年制等着类款要门是民窑,要门是后仿品,可以肯定排除是当时官窑。大明成化年制,基本都是青花书写,三行六字,就一种风格,几乎无例外,杯子等不好写款的写成一行。
二、成化斗彩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在明清几百年陶瓷款中,其风格显得十分怪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它这种书法风格,说野又不野,说正统又不十分正统,反正有点怪怪的感觉,但又还蛮有味,学书法的人都很难学,几乎摸不着门。康雍乾三朝,仿成化的釉色水平高,但在款识这项上,一下就露了馅,不是他们不想写成原样,实在是太难学了。
提示:
成化斗彩以其细腻、温尔文雅赢得历代众多大收藏家的追捧,但成化斗彩历来仿品甚多,不仅清代仿,明代也仿;不仅私人作坊仿,康雍乾官窑更是倾力仿。故历来鉴定家也不愿碰成化斗彩,遇到后大都不置可否,绕道走,敢肯定是成化斗彩又经得起检验的鉴定家,通常都是有超级功力的。成化斗彩不好鉴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釉色。一般说来,康雍乾青花也倾力仿永宣及成化青花,但这个两个朝代青花差距较大,还是比较容易分辨出是明还是清的。成化斗彩则不然,康雍乾仿的斗彩和现在高仿的斗彩,其釉色都与真品几乎没啥区别,所以从釉色来说很难区分。造型就更不用说了,做到和成化斗彩瓷器原物完全一致根本不是难事,即使有的地方差那么几毫米,不显著的话,专业鉴定家也难以有明显的感觉。从胎质上来说,明清官仿的、现在高仿的和真的成化斗彩差别也不是很大,即使有,也很微小,所以很多收藏家从胎质入手来辨识成化斗彩,最后结果几乎都是无法判断
无论如何,大家都不可否认斗彩的价值,尤其是在14年香港拍卖出了2.8亿的天价斗彩鸡缸杯,从此以后斗彩的价值是属于居高不下,有价无市的情况了,小编也去收集了近年来斗彩的拍卖成交记录: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万
明成化 斗彩葡萄杯万
明成化 斗彩人物纹天字罐带盖万
明 成化斗彩番莲纹高足杯,200.00万
征集范围: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瓷器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等;
三:字画:名家名画、近现代字画等;
四:杂件:翡翠、田黄石、鸡血石、青铜器、古币、印章、错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