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灌浆料施工指南
一. 基础处理:
1. 基础处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其后凿除混凝土表层浮浆并露出坚实骨料达 50%以上,灌浆前保证清洁、干燥、无油脂;
2. 混凝土基础边缘向下凿出 30-50mm 宽斜边,以增大浆料接触面积;
3. 清除干净设备底座金属表面的水、灰尘、油污以及铁锈,必要时进行打磨,达到 SSPC-SP6 的光洁度要求(即经济抛砂除锈处理的方法);
4. 螺栓预留部分的表面应缠绕胶带或涂抹蜡。
二. 制模及设伸缩缝:
1. 模板须搭接牢固,其内侧涂抹脱模蜡或贴铺塑料薄膜以便于脱模,所有搭接的缝隙必须用 PVC 胶带粘贴以防漏浆;
2. 灌浆侧模板与设备基座的净间距应控制在 100mm~150mm 左右的距离,且模板上边口应高出设备底面水平线 100mm 以上,以便于灌浆或架设灌浆漏斗;
3. 在模板内侧标出灌浆水平高度,其高度应保证高于设备基座底面50mm,在此水平线上钉立固定 25mm 宽,下斜面角度45°,木线条,使其灌浆层边缘形成倒角,;以增加构筑体的整体牢固性和美观效果;
4. 灌浆区域超过 2m×2m 时,需做灌浆区域的伸缩缝,进行分隔,免除因温度波动而导致线性收缩及膨胀带来不必要的裂缝,材质可选用木条或硬质海绵条,宽度为 20mm~30mm为宜。
三. 施工温度:
1. 环境温度包括地表及空气温度, 环氧树脂灌浆料的施工在 15-35℃环境条件下较为适宜;
2. 夏季施工避免太阳暴晒,必要时应搭建遮阳棚,并防止浆料未硬化前遭受雨水的冲刷;
3. 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应搭建暖棚升温,保证施工环境 温度大于 5℃以上。
四.浆料的混合:
1. 将 B组分倒入 A组分容器内,用手提式搅拌器(控制转速在20rpm~30rpm)充份混合约 2 分钟;随后,将 A、B 混合液与 C组分 在低速搅拌机(15rpm~20rpm)中混合,充分搅拌约 3~5 分钟至骨料全部浸润,达到胶液与填充料充分搅拌均匀即可;
2. B组分与 A组分在混合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空气的载入,防止胶液中气泡
.1.
过多的产生,建议选用锚示搅拌器,可有效消除气泡的产生;
3. A、B 混合液与 C组分的混拌,应选用强制性搅拌机,并控制运行转速,低速可减少浆料中气泡的生成及滞留,有利于浇筑的构筑物结构密实及耐受荷载的能力提升。
五.浇筑施工:
1. 根据施工量、设备条件、人员配备以及场地,进行施工设计;要做到即拌即浇筑的方式,不可将拌合浆料滞留30分钟以上,应采取连续作业的方式,单机的基础必须一次性浇筑完毕;
2.浇筑时应从设备一端开始,待浆料全流淌至另一侧面后,再逐次进行,由于环氧树脂灌浆料的粘度较大,其自由流淌程度也受温度放入影响较大,所以,在浇筑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3. 浇筑的工法应依照水泥基灌浆料的施工方法,当浇筑时浆体流动的距离大于1.5m时,应采用高位漏斗法,并采取助推方法或棍棒插捣的方法,增加浆料的流动与填实,确保设备基座底面与浆料的紧密接触;
4. 冬季施工时,可将A组分进行预热处理,其预热的条件不可直接明火加热,预热的温度必须控制在60℃以下为宜,并做好保温的施工工序。
六.收光及拆模:
1. 浇筑完毕后,应及时用铁质抹刀对裸露的浆体部分进行修饰,消除表面气泡同时也有效地促使一定体积内部的密实性及边角的充盈饱满;
2. 拆模时间一般在浇筑后1~2天进行,当用手指用力按压灌浆层表面,无明显印迹时,即可进行拆模工序。在拆模时,不可因模板与浆料的粘接而硬性强拆,避免构筑体因拆模而受到不应有的人为损坏。
七.施工安全:
1. 施工所用的机具在使用完毕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清洗,用溶剂及清水洗;
2. 环氧树脂为低毒性的产品,有微弱的刺激性,使用时应避免大量吸入其挥发气体和皮肤的长时间的接触;所以,操作人员应佩戴必要的防护劳保用品,注意施工场所的环境通风,皮肤接触后应及时洗净,若不小心溅入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将进行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