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商业服务 » 拍卖

賹六化历史价值

  • 发布时间:2019-03-19 00:00:00,加入时间:2018年08月17日(距今2452天)
  • 地址:中国»四川»成都:四川成都高新区(茂业中心B座1101室)
  • 公司:四川雅汇香江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鲜顾问,手机:15928646006 微信:xl15928646006 QQ:1592864600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改革币制,规定专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从此圆形方孔钱成为我国历代最为通行的钱币样式,延续使用了二千多年,直至民国初年才退出历史舞台。孔方兄者,圆形方孔钱之称谓也。“孔方兄”一词源自西晋《鲁褒传·钱神论》:“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后世常以“孔方兄”作为钱币之代称。然而考究“孔方兄”的起源,却发现它并不是秦始皇发明的,早在战国中期的秦国就开始铸造使用,这就是最早的孔方兄——战国“半两”钱。

先秦时期除半两钱外,还铸有其他的圆形方孔钱,如燕国的“一刀”、“明刀”、“明四”,齐国的“賹化”、“賹四化”、“賹六化”,秦国的“长安”、“两甾”等方孔圆钱。研究表明,这些方孔圆钱均出现于战国晚期。关于先秦半两钱的诞生年代,有学者据《史记·始皇本纪》后附《秦纪》“惠文王生十九年而立,立二年,初行钱”的记载,认为“半两”钱诞生于战国秦惠文王二年(前336)。也有学者认为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系颁定钱制,不等于说秦国到了此时才开始铸钱,战国秦半两的铸行,当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初行钱”前的商鞅变法时期(前4世纪40年代)。大量考古材料证实,半两钱诞生于战国中期是没有疑义的,即使保守认为始铸于秦惠文王二年,也早于先秦燕国、齐国等方孔圆钱的铸行时间。因此,战国“半两”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后世孔方兄的“鼻祖”。

半两钱,其钱面上有“半两”二字,故名。半两钱的造型圆形中有方孔,由周代圆形圆孔的圜钱演变而来。至于圆钱之孔由圆变方的原因,至今仍众说纷纭。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人视天道为圆,地道为方,《吕氏春秋·圜道篇》:“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天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下一上,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圆,臣主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古人认为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正好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为了方便后期修整边沿。圆钱铸成后须将钱币边沿修锉齐整,而逐个修锉耗工费时,于是将钱中央铸成方孔,这样就可用一根方形棍子将若干枚圆钱贯穿起来一次性修锉,如此,钱币不会来回转动,有利于提高工效。

战国半两钱(下限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钱文“半两”二字为大篆,文字古拙浑厚,书体放逸圆活而富有变化,字体狭长,文字凸起高挺,半两二字在币面上占有很大位置,十分醒目。“半”字上部两点写成“八”,下横划比较短;“两”字往往无上横,即使有也较短。铸法原始,钱体多不圆,穿孔似方非方,内外无廓,厚薄不匀,背面粗糙不平,铸造不精,钱形周边多毛刺。铸口宽大而不修平,有上下左右浇口,有的形似灯笼者,被称为“灯笼半两”(图1)。这些特点,或可以作为判定战国秦半两的参考依据。

战国半两,直径多在31毫米以上,钱体厚重,一般在5.4克以上,亦有较小者。多数人认为战国半两当时所铸必定十分厚重,然而大量的考古发掘表明,先秦半两虽名称“半两”,但实际重量悬殊极大,美恶杂陈,大小轻重皆有,其中重3-6克的占了很大比例。1979—1980年在秦国旧都雍城及其附近出土的三批约6200枚战国半两钱,类型繁多,几乎枚枚不同。钱径从21毫米到35毫米,重量在2-10克之间,有的甚至重达15.1克。1981年河南许昌县张潘出土秦半两窖藏1.5公斤,在这批半两中,钱径大者33毫米,最小者21.7毫米;最重者9.5克,最轻者仅3.2克。

战国半两的流通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从考古发掘材料看,秦国版图的大部分地区,几乎都有秦半两出土,但出土的数量则不均匀。处于秦统治中心的陕西省出土最多,其次是四川、甘肃两省及邻近省区,远离政治中心的边远地区发现较少。秦国之外的原六国地区几乎未见,即使偶然发现战国秦半两钱的地方也与秦国的军事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发现于秦军经略六国之通路。

战国半两钱名曰“半两”,以重量定钱名,开启了延续使用800多年之久的“两”、“铢”计重钱的历史。半两钱的出现,奠定了后世钱币造型“圆形方孔”的基本形制。从此,圆形方孔钱成为中国古代主流货币形态,延续使用了二千多年,并影响到相邻的国家和地区。半两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