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博物馆有一只清朝年间的青花贯套纹酒杯,这件瓷器做工非常精妙,无论是杯胎的色泽还是瓷器表面绘制的纹路都非常的让人惊艳,其价值自然也是不凡。但是这杯子却有一个地方非常特殊,那就是它的底部写着“大明康熙年制”这六个字。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糊涂了,第一反应必然是康熙是清朝的,这是历史常识肯定没问题,那就是瓷器下面写错了,但是也不对啊,价值这么高的瓷器怎么会出现这种低级性错误呢?难道是“伪造”的?然而,这件瓷器既然能够位列博物馆,在真假上面肯定是不必怀疑的,那么为何在康熙年间竟然会出现大明康熙这样让人充满错乱感的年号呢?
这酒杯是康熙朝宫廷里所用过的,这一点是经过确定的,真假方面没什么好质疑的,另外康熙早年担心刻有年号的瓷器打碎了不吉利,故而康熙朝初期所造的瓷器都是用的明朝年号,但是随着局势逐渐稳定下来,后来就取消了这项规定,故而这大明康熙年制的出现确实烧瓷的工匠犯了大错,那么工匠到底是有意的恶作剧还是真的不小心呢?
其实要说有意的话其实不太可能,康熙年间的文字狱也不在少数,工匠地位不高,这种事情一旦被发现必然是诛九族的下场,故而不小心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但是哪怕真的是工匠不小心,有一点很明显,那就是工匠心里还是有着明朝的影子的,所以才会犯下这种低级错误。
其实与这酒杯工艺样式类似甚至重复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其他瓷器写着的都是大清康熙年制,这唯一一件不一样的反而是错有错着,在价值上反而超过了那些正确的。正因杯底这6个大字,可以说酒杯身价翻了无数倍。当然,很多人会疑惑,怎么错的反而价值高呢?
要知道落款年号错误这种极为敏感的大错很少产生,尤其是在经常使用的瓷器上,然而这落款错误的瓷器竟然通过了重重检验顺利的从窑厂被送出,然后又非常幸运的没有送到统治者眼皮子底下或者说是不曾被使用者所发现,以至于让这个落款错误的瓷器存留到了今天,这其中存在着无数的巧合与偶然,故而哪怕是有错误,这件瓷器也是堪称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