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鉴定交易,谁说:“翡翠不分新老”
老翡翠,以其色彩丰富斑斓,宝光内蕴外炫,冰感、胶感、油感强烈而深受玩家、收藏家钟爱。从十多年前开始,随着老翡翠藏品的日渐枯竭,一些商家开始引导消费者购买新翡翠,最为流行的一句教导语是“翡翠不分新老”,意即新翡翠同样可以玩。让人购买收藏新翡翠本是无可厚非的事情,问题是“翡翠不分新老”这句话却是荒诞至极,造成的谬误越传越广,把老翡翠的历史价值、工艺价值、材质价值深深地掩盖起来,出现了同等材质的情况下,新翡翠商品价格一度超越老翡翠藏品价格,甚至出现大量将老翡翠艺术品改制成新翡翠的现象,对老翡翠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近年,随着新翡翠大量出现和认同老翡翠的群体不断壮大,老翡翠终于正本清源,价格上反超新翡翠数倍。不良商家开始大量仿制老翡翠谋利。“翡翠不分新老”这句谎言终于彻底幻灭!
最近,在“老翡翠专项交流群”里,一位既是新翡翠商家又是老翡翠收藏家,将十多年来的经营及收藏体会,写下了非常精典的文字,区分了新老翡翠的异同,现分享给热爱老翡翠的人们。
《谁说翡翠无新老》作者:黎庶 —— 我来回答老翡翠与新翡翠的一些异同,当然,主要在说明老翡翠的优特点和价值上,新翠有很多优点及优势,因为大家接触了解比较多,我就不一一赘述。
1、制作老翡翠的工具已基本不再具备生产条件,仅剩的几张水凳早进了博物馆,包括解玉砂早在解放前后就被工业砂取代,不一而足。历史已定格,老翡翠记载了一段时期的手工业史,不可再生。仿制另论。
2、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生产效率极低。虽然翡翠摩氏硬度只比白玉等玉料高出半度左右,但由于它的抗磨硬度颇高,尤其是种质老的,决定了工艺好的老翡翠很少,这也是市面上普遍感觉老翠不如老玉工好的原因之一。辉石与闪石的工艺难度和工艺追求取向在诸多方面很不相同。
3、在面对难以琢磨而且天生瑕疵裂纹多的新玉种时,古代工匠精神得以更充分体现。这就是说现代工具削玉如泥,大部分生产都是从效率和价格方面去衡量,能省则省,能迎合则迎合,能掩人耳目则尽力去做等等,这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而古人、更从珍惜自然、表现自然、追求美感、追求艺术上去努力。举一例:我们现在都在强调避裂,强调所谓完美,不完美就不好叫价,有些真是多余且可笑。而古人似乎更从产品的自然美感甚至是艺术性上考量,在一些好工、不以工时计价的官造老翡翠上时有表现。
4、从原材料上讲,老翡翠的一些材料具有历史标本意义。受制于当时的开采条件,老翠材大多是水石和头层石,老的著名坑口现在多已绝矿,即使没绝,也是在开采下几层的石头。我的玉雕师告诉我,过去的材料做着做着,盆里的水就黑了。为什么?抗磨硬度高,屑铁了。而这种现象,现在绝少。别看在现在抛光条件下很多新翠水灵灵光亮亮,其实真不如老翠的硬味。中国地大珠宝学院的高材生于文超先生就有过这样的体会,向我述说了他在腾冲见到“铁化水、碴草绿”的段家玉残件而求购不得的经历。还有啊,古人对材料的审美也与今人不同,有些癖好更能体现古人审美倾重于道德的追求。比如在清宫保存的采购清单中,白底青仅次于玻璃翠,排在价格的第二位,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5、古代雕翡翠速度极慢,比白玉慢得多,诸位玉雕大师如廖锦文、陈義等都跟我讲过这个问题,甚至他们有的还亲手试验,真的太难,工效极低。你想想,现在电动工具一分钟数万转转数,脚踩的水凳能有多少?遑论其它了。慢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时间长、细心、耐心……,上面凝聚的人的“活劳动”多,工艺品或艺术品收藏什么?这不是收藏要素之一吗?这个要素,前两天网上流传的王健林向鲁豫展示藏品的视频中也被王提及。
6、历史上老翡翠虽然风靡一时,但实际存世上不多,精品尤甚。清宫藏品中旧工翡翠只有八百多件,而白玉是数万件,可见一斑!在清代海关档案上明确有记载,就算是最火热的年代,一年也才进口几百担原石(大概记忆,以前看过资料,现难查找),而在前几年行情好时,缅甸公布的年开采原石达三万吨以上。绝大部分来了中国。
7、老翡翠历经浩劫!早在民国时期,由于崇尚西方文化,大量出现了改制清代翡翠的现象,不少翎管帽正等被改成戒面呀什么的……;解放后、文革中的事就不说了,可想而知;到了创汇期,由于没有材料,国家又下令收集民间老翡翠出口到台湾和香港(一般都改制,香港尤多)或国内改制再出口,现在档案中还有当时政务院给云南省供销合作总社下达的收集老翡翠玉件出口创汇任务指标的文件;再到了改革开放,也由于国内基本不允许进口原料,一些传统艺人就收集老件改制,阳美和平洲都是这样做起来的,这是公知。我夫人家里,就不知被揭阳人、福建人收去多少好的老件。
8、翡翠历史短常为老翠无价值论者诟病,实际上,正因为大多数历史不长,它往往承载着家族亲情及记忆,以至于难以流入市场。著名翡翠人万珺九十年代中期在做嘉德拍卖公司珠宝部经理时深有体会,最难征集的拍品就是老翡翠。中央电视台有个城市面对面之类的节目,在做到腾冲与德国某个城市那一期时,就讲述了腾冲有个家族关于祖传翡翠手镯截成一段段给各个子孙脉系存念,从此散迹天涯,成为家族的信物的故事。令人唏嘘感慨!
9、老翡翠的加工,现在的玉雕师称其为砂工,窃以为,砂工在对原材料本身矿物肌理的呈现上胜过现在高效削磨工艺,玉雕大师李牧祥跟我讨论时说过,老翠上有些位置看似抛了其实并没抛光,就是砂工做出来的味道,现在你把机器转速调得再低也仿不出来。这个味道,我一眼能看出来,对于看不见的人来说,讨论就没必要了。
10、老工与新工在手法上,工艺水平的比较角度上都有所不同,不仅仅是一个速度快一个速度慢的区别。这些我就不多说了,只提一点,水凳工的砣片是顺转几圈又逆转几圈,而新工艺中砣始终都是向一个方向转的。会不会在成品上有所表现呢?请细细观察!如果非要就工艺做个总结,我粗略的、带点主观色彩的说,老工三个字,“割、琢、磨”;新工三个字,“切、削、抛”。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