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票,可以说是中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在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也许许多年轻人不知道什么是粮票,也没有欣赏过各类邮票,但是,如果您询问的对象是老一辈长者,他们肯定会如数家珍的道出各种各样有关于粮票的故事。其实,粮票在20世界50年代到90年代,相当于现在的通用的纸币,市民通过粮票可以兑换不同种类的生活用品,这在当时不稳定的环境下有利于促进市民的正常生活,也有利市场商品的稳定和发展,可以说,粮票在当时的中国大陆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物质缺乏,最早的粮票供应的生活用品是粮食, 随后烟票、酒票,甚至火柴票都陆续发行,市场上粮票代替了纸币,成为了流通中有价票证,有人甚至戏称粮票是中国的第二代人民币。1984年,国内经济好转,物质资源逐渐丰富,以深圳为试点地域取消了粮票,从那以后,粮票渐渐淡出了流通市场。历史的足迹掩盖不了粮票的价值,粮票在收藏市场成为了新起之秀,至今已经占据着无法替代的位置。
粮票作为收藏品存在和发展的历史还很短暂,这使得粮票一直不大被人认知,属于冷门的收藏。但是这几年来,粮票的市场价格也有了一定的涨幅,这才让更多的人注意到了它。之所以有了大幅度的涨价,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的存量稀少。在收藏界,“物以稀为贵”是一条毋庸置疑的准则。和其他收藏品一样,粮票收藏价值的大小,首先取决于它的存世量。粮票最初的发行量并不大,广东省集藏投资协会提供的资料显示,1978年前的粮票印量仅有几十万枚,有的品种印制仅有几千枚。并且,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逐渐停止粮票的使用和流通之后,民众手中的粮票基本上都在兑换之后被政府进行了回收与销毁。有的地区比如天津对本地粮票的销毁流程还相当严格。发行量小、销毁量大和不再版,正是这几个原因造成了现在民间留存下来的粮票数量十分稀少。
在当时粮票 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发行,在我国使用时间较长,历史意义重大。不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粮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备受广大收藏者喜爱。近些年来,粮票收藏者数量 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外收藏者,开始高价购买粮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粮票收集在不断升温,市场价格必将上涨。
对于收藏者来说,只要把握好粮票收藏原则,未来前景十分可观。有一部分的粮票在收藏界就拍卖出上百万的好价钱。2015年4月2粮票拍卖价格280万,在2014年里拍卖的粮票价格都是在百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