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具有典型的农耕社会特征,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我们国土辽阔,民族众多,农耕在几千年的文化当中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中华民族为农耕民族,春耕夏耘为国之重事,亦关系到国家生存根本。自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耕织图》后,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清代虽为游牧民族政权,但依然推崇汉文化,重视农业、劝课农桑。如康熙帝二次南巡时,在意外得获南宋楼璹《耕织图》后,亲命内廷供奉焦秉贞以楼璹原作为基础重绘《耕织图》,并于每图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且图前亲书序文,序首、序尾盖印。
至乾隆皇帝时也命画师摹绘楼璹《耕织图》,亲自作序,并在保留楼璹原诗的同时,于每幅题七律及五律诗各一首。作为能代表宫廷艺术的御窑瓷器,亦有关于春耕题材的作品存世,如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青花春耕图碗,而本件作品则为乾隆时期的一例典型代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