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玉器

古代礼器之一

  • 发布时间:2018-12-14 19:53:59,加入时间:2018年06月29日(距今2511天)
  • 地址:中国»广东»深圳: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大道280号文化潮汕博览园4楼
  • 公司:深圳立信国际文化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 联系:付先生,手机:18124181715 微信:gao8888666622 QQ:1007274491

玉琮为玉器六瑞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玉礼器,常用于祭祀。良渚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因其具有精美绝伦的纹饰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巨大的艺术魅力,自古就被嗜玉者所追捧。

“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释琮时讲:“状若八角而中圆”。后因后人难辨琮状的实体,以致南宋时称为“镇圭”。至清乾隆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的说法为据。

经考证,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其功能与意义有:

一、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

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二、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种种现象说明琮式与原始宗教及祭祀礼仪密切相关,它的主人必属部族酋长,大祭司巫师之上层人物, 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最多。

良渚玉琮系软玉雕琢而成,从外观看呈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形。其表面细密的阴纹线刻技艺达到了后世几乎望尘莫及的地步。在既没有青铜、又没有钢铁的良渚时期,对硬度超过一般岩石和各种金属的玉料,是怎样进行加工,使之成为纹饰精美繁细的玉琮呢,至今还困扰着研究良渚古玉的学者。不仅如此,良渚玉琮还以体大自居,更显它独特的魅力。方柱形玉琮四面中间立槽,槽两边基本等距,误差在1毫米左右,每节上下间距也几乎完全相等。其历史悠久见于《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的记载,汉代起历代王朝都制定以璧、琮礼天地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玉琮的整体特征是外方内圆,新石器时代玉琮目前较为少见,常见的是良渚文化遗址中的玉琮,其特征是一般为正方柱体,中部有一孔,外表分成几节,每节都饰有人面或兽面纹,个别还阴刻动物图案。商代至战国玉琮制作逐渐减少,汉代以后几乎消失。玉琮在市场上,以其特有神秘色彩的礼器身份,比其他玉器更能赢得收藏家钟爱,价格较高。1990年春季美国纽约苏富比公司,曾推出一件良渚文化玉琮,起拍价6万美元,最后以23.5万美元拍卖成交,创下玉琮在国际艺术市场上的拍卖比较高价纪录。

此玉琮为碧玉材质,重:278g,平底,玉料坚硬紧致,油润通透,璧玉质优。琮身外表呈正方形柱体,中心则对钻有圆孔,四面各琢刻有纵向的凹槽。此类装饰的良渚文化玉琮在许多重要博物馆中都可以找到,此古玉琮,从形制、品相、包浆、纹饰各方面均为上佳,属实难得。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