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是一个比较缓慢、漫长的过程。证券化过程中需要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对资产池和各方的协议进行详细审计,整个交易的准备工作需要六个月到一年,交易的服务成本也从几十到百万不等,这会降低了发起人的积极性。此外,证券化各阶段的不完全透明会妨碍准确的风险评估并造成欺诈风险(例如对单一资产发行多次抵押,或包含不存在的资产)。对资产池的控制不足可能会引发债券的违约,而低质量的审计和评级的泛滥加剧了这些问题,导致了如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尽管当前各国监管的收紧使各方更加透明,但也使证券化的过程更加复杂。资产通证化本质是下一代的证券化,是一种在区块链上将资产权利转化为数字形式并赋予金融属性的过程,其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创建单一的标准化信息源,而非跨越不同实体的多个数据孤岛,使流程更容易、便宜、便捷。反映真实价格,以及对于无论实体或虚拟资产的有效权益,避免传统数字化中可能出现的欺诈。存在于区块链或类似分布式系统中,通证化资产生命周期每个阶段可审核。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在价格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迅速出售或购买资产的能力,较低的流动性导致了资产的价值被低估,资产通证化旨在提高这些资产的流动性,这将有助于释放其价值。资产通证化带来更多资产流动性的更重要原因在于它可以进入更深入的市场(版权、艺术品、虚拟资产等)。由于通证的高度可分割性和全球性,市场参与者的潜在数量远远高于当下在非流动资产市场中的数量。可通证化的资产类别包括无形资产和可替代资产。许多资产被称为“无形资产”,但往往只存在于法律的定义中,并没有物理的对象,包括专利、信用、品牌名称、版权等。因为缺乏实体形式,更容易与区块链系统相结合。无形资产的挑战在于确保区块链系统的资产转移模型与现实世界的合法转移模型如何保持一致。这可能存在司法管辖权上的差异,例如版权法在世界各地的不同,使转让变得困难。但总体而言,因为存储和运输方面的问题较少,无形资产通常比实物更容易通证化。“可替代资产”不同于非可替代资产,可替代资产可以被另一个相同的物品所取代,例如粮食、黄金或水。可替代资产更容易被转换为通证,因为他们通常可以被分解成更小的单位,或者用可计量的通证代表特定数量的资产,将实体资产与通证相关联。可替代资产的通证化主要在于使得资产的交易具有唯一性,完成实物交割的双方可以确保该资产没有在别处被抵押或交易。而不可替代的资产往往需要一个抽象的“主体”来通证化。例如,一家公司将资产组合在一起,并将其打包发行。通过这种方法,一组具有独特特征的抵押贷款被打包到一组具有近似特征的抵押贷款中(例如资产抵押证券化的过程)。资产通证化和数字化以后更加便于交易和流通,这也是STO的本质所在。全世界的资产总和(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大宗商品等)为400万亿美元。就算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得以通证化,也将有数万亿的资金流入加密货币市场。
现在已经有超过20000名STO发行方在排队,等着发行自己的证券化通证。如果你觉得去年ITO热潮已经引发了一场变革,那你不妨等等,看未来谁才是真正的数字金融市场上的主角。即时通讯应用Telegram通过ITO融得8亿5000万美元,创造了科技史上融资额,目前仍未被打破。像Securitize,Polymath和Harbor等公司已经成为将传统的资产标记为证券型通证的的主要领导者。作为一种融资工具,证券型通证允许企业不依赖投资银行和证券交易所等中介来筹集资金。比如,SpiceVC是一种标记化的基金,即区块链时代的新资本。因此,我们认为,2019年,将是STO爆发的元年!它的到来即将塑造一个数十万亿级的市场,将开启一个数字金融的大时代!11月8日至9日,“WBF世界区块链大会•纽约技术大会”于纽约中心希尔顿酒店正式召开,大会汇聚中美区块链基金、交易所、公链、媒体、矿场等众多头部资源,聚焦“稳定币”和“STO”两大区块链行业热点,共同探讨技术革新、市场机会和创新应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