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只少数钱背文看见星号或汉字。乾隆通宝还有合面钱、吉语钱以及私铸劣质钱、鹅眼钱等,品类不下百种,存于世上的有雕母数种,至为珍贵。清乾隆通宝雕样钱:钱币为平钱,象牙质,手工雕刻而成。钱文正面用汉文楷书书写,背面用满文书写“宝浙”两字从左至右。钱径223毫米,穿为圆孔型24毫米,厚16毫米,重15克。此钱币,前谱未载。只见有“咸丰通宝”牙质雕样钱,为宝泉局和宝源局两种,一般均为中央所制。而“乾隆通宝”钱为宝浙局刻制。
乾隆通宝展销,特别是“乾隆通宝”的隆字右半部夂下“生”字写成了“正”字,俗称:“正字隆”。(此种书写方式在“乾隆通宝”铜铸行用钱币中也有发现)为什么这样书写,尚待泉家学者考证。乾隆通宝乾隆通宝-寶泉局雕母藏品特征:这是一枚铜质钱币,钱币是内圆外圆形。钱币的外圆直径是2.8厘米,厚度0.18厘米。在钱币的正面刻清“乾隆通寶”寶泉局雕母有“乾隆通宝”四个楷书字,钱币的背面有满文“宝泉”两个字。
相关背景资料:雕母又叫祖钱,经审核通过后,作为铸造母钱之用。我国自宋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也就是雕母或祖钱,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清代钱币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各个朝代。清代的雕母钱,我们常见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通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