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的瓷器艺术精品。它是以钴土矿为着色剂,用钴料直接在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以透明釉,在1280℃的高温还原气氛中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自古以来为皇室贵族、达官显贵所青睐。青花瓷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也越来越显现出自身的投资收藏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品相好的青花瓷常常受到买家追捧,明清青花瓷身价更是成倍上涨,青花瓷行情可谓长盛不衰。
抱月瓶腹部呈圆月形凸起,又称“宝月瓶”,抱月瓶的外形最早源于宋元期间,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摆布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抱月瓶始烧于清雍正,流行于乾隆一朝。除青花外,尚有黄地青花、颜色釉等品种。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其他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使其发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抱月瓶以永宣时期最负盛名,其中蒜头口抱月瓶于康熙、雍正两朝多有仿制。乾隆皇帝更是喜爱有加,因此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外形与花样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异彩纷呈。
2015年6月3日下午2时30分,2015香港佳士得春拍“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本场拍卖共推出256件拍品,其中,制作于清代雍正年间的青花花鸟图双耳抱月瓶以1450万港元落槌,以1744万港元成交。此月瓶所绘青花点染,仿永乐苏麻离青料之铁锈斑效果。明永乐瓷器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后朝各代极力追模仿作,尤以雍正仿最多且最精致。这件拍品于1997年11月5日香港苏富比拍出,展出并收录在《乐山堂藏瓷》(台北,2005年,图版29号)中。2013年6月28日,同为清雍正年间制作的仿永乐青花抱月瓶在九歌国际2013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以632.5万元人民币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