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台湾中正迎春收官拍卖精品赏析——汉代玉蝉
名称:汉代玉蝉
规格:重35g/宽:3.12cm
玉蝉,自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干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玉含蝉,是汉代普遍流行的作为用于丧葬的一个种类,以为它能为生者避邪,为死者护尸,甚至食之可以成仙得道。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促使玉器的防治、宗教意义为之大增,方士又竭力提倡玉的神秘和力量,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人的一种心理过程,同时不可避免地掺入了包括避邪在内的封建迷信的内容。因有这些原因的存在,于是盛行用玉雕琢的具有护符意义的玉含蝉,即被看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实体,成为"人与神这两个世界之间的联结",也就是说,死人含蝉,亦表示其肉身虽死,但只是外壳脱离尘世,心灵未必死去,不过作为一种蜕变而已。
汉代蝉形比战国时期薄而大,重视玉料选材,玉色以白为上。表面琢磨得平整洁净,线条挺秀,尖端见锋,锋芒锐利,其边缘像刀切一样,没有崩裂和毛刀出现,尾部的尖锋有扎手的感觉。线条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线,但都是两线交锋而成。
此玉蝉料为和田玉,汉代玉蝉刀法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称"汉八刀"。是中国玉器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以后不再见有此风格的玉器,那些明清仿品水平远远达不到汉代的高度。
蝉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简明概括,头翼腹用粗阴线刻划,寥寥数刀即成。蝉背部双翼左右对称,如肺叶状。玉蝉造型规整。这块是琀蝉,属葬玉。和田白玉籽料材质,有局部土沁。蝉体扁平,头部微突,以简练的“汉八刀”,琢刻出蝉的头、胸、腹、背及双翅等形状。造型典雅简朴,形象逼真,为不可多得佳品。
温馨提示:
1.加强真品、赝品鉴定知识传播,提醒广大藏家理性收藏,尽可能远离赝品、多藏真品!
2.反对对艺术品市场的利益垄断,反对抹黑民藏,努力推动民藏健康发展!
3.加强文物保护正能量传播,呼吁全社会重视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留住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