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志趣 » 供应信息 » 收藏品 » 瓷器

西藏阿里地区钧瓷的权威鉴定,祖传的值钱吗?

  • 发布时间:2018-12-21 16:06:29,加入时间:2018年08月02日(距今2462天)
  • 地址:中国»湖南»长沙: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480号电视台
  • 公司:湖南东方寻宝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有限公司,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 联系:张编导,手机:18273632347 微信:happy986181 电话:0731-83874470 QQ:1172126960

选择《东方寻宝》电视栏目,您将获得以下尊享: 1、国内国际级鉴宝专家坐镇,亲自把关,分析评鉴古董珍玩; 2、新的藏界资讯,让您及时了解收藏投资动态,紧跟藏家和投资人士诉求; 3、《收藏界》 《收藏快报》 等收藏书刊投稿,多渠道展示您的宝物; 4、文化艺术沙龙品鉴会,扩大藏品知名度和公信力; 5、栏目组可结合数十年收藏成交数据,为您提供合理的市场价值参考; 6、栏目运营团队可根据您的宝贝为您量身打造、精心策划,加大藏品曝光率; 7、《东方寻宝》栏目指定网上商城——中国艺购商城网,一家专注于古董买卖的商 城资讯网站,让您交易藏品更加轻松; 8、古董鉴别知识学习与培训,中国高等学府——北大文物学院研修班深造机会; 9、古董把玩、实地考察、古董租赁,满足您的全方位需求; 10、编排拍摄、在线播放、联线收藏,在收视人群高达20万的电视频道进行藏品宣 传和推介

    宋代钧窑瓷器(以下简称宋钧瓷)历来存世稀少,异常珍贵,自古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赞誉,传世宋钧瓷又大部分深藏皇宫内苑之中。因此,真正上手把玩,深入研究宋钧瓷的机会,对专家学者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也正是这种难于亲身手鉴、目鉴、心鉴的原因,使人们对宋钧瓷的认识处于模糊之中,甚至学术界亦是人云亦云,众说不一,致使初涉收藏的朋友把一些著述理论放之实践而屡屡“打眼”。
   

一、关于宋钧瓷的“蚯蚓走泥纹”

    关于宋钧瓷的“蚯蚓走泥纹”,目前学界有多种不同论述。余继明、杨寅宗主编的《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解释这一词目时说,“蚯蚓走泥纹……是在釉层干燥时或者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部分釉汁流入填补裂缝而形成的”。而易帷谦老先生把宋钧瓷(看图片大概是新仿钧瓷)的釉料流动曲线认作“蚯蚓走泥纹”。目前,学术界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多,大有盖棺定论之势。笔者经过对各种宋钧瓷的图片资料进行对比,特别是对所藏宋钧瓷的仔细研究之后,对宋钧瓷的“蚯蚓走泥纹”形成机理的相关论述存有质疑。

    实际观察研究表明,此种纹路的形成既不是釉料填充干燥时或烧造过程中出现的裂缝,也不是釉料交错流淌痕迹,似乎是釉料混合不均,熔点低且高温流动性强的釉料比较集中,在高温环境下自然熔融形成的。因此,关于此种纹理的形成,笔者赞同郭葆昌著《瓷器概说》中瓷器纹片形成的相关论述:“‘蟹爪纹’、‘蚯蚓走泥纹’,惟厚釉之器有之,盖釉料配合工作或有未尽精到之处,经火锻炼而纹生焉。尝就钧窑器细为审察,其配制色釉,法用调和,不加研乳,颜料与釉汁未能十分熔合,经火乃现离合状态,致有大如‘蚯蚓走泥纹’,然此为钧器所特有。而其它各窑,如汝、官、龙泉等,其配制色釉之法,则调和后,再加研乳,颜料釉汁务令熔合,虽其性仍在,经火后或不免有纹,但细如‘蟹爪’行迹矣”。


二、关于宋钧瓷的“棕房”式孔洞


    宋钧瓷的“棕房”孔论述,彼说此述,众说不一。有的呼其为“针孔”、“针眼”,有的叫作“橘眼”,有的称其为“猪毛孔”。笔者经过对所藏宋钧瓷釉面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发现,宋钧瓷的釉表小孔虽然很少,但小孔的内部空间较大,不是直上直下的“针孔”、“针眼”或“猪毛孔”,将其称为“棕房”更为形象确切。在50倍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其釉面小孔表明,孔内径向长度可达孔口直径的4—6倍,较大的“棕房”孔洞可以从洞口直接观察到胎体。同时,在釉面小孔四周分布有疏松的褐色颗粒杂质。关于此种孔洞的形成,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编著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刘凯民的《钧窑釉的进一步研究》里有详尽的论述:“釉层中气泡的数量和大小不同,单色乳光釉中气泡多,但尺寸小,直径一般在毫米之间。对釉层横断面的显微镜观察表明,绝大多数气泡似乎是在坯釉界面上产生的。气泡形成的初期数量多而尺寸小,直径一般在毫米之间,这些小气泡随后逐渐合并成较大的气泡向表面移动,其中一部分从表面溢出,在釉面上留下约0.5—0.8毫米的‘针孔’”。笔者认为,“棕房”的形成是胎内气泡携带胎表“护胎釉”杂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成较大的气泡,到达釉面后,因气泡内含有杂质使表面张力减小,在冷却过程中,气泡内压力大于烧成环境压力的情况下破裂,并将杂质颗粒带到破口四周,由于周围冷却的釉料不能及时补充,形成如前所述的“棕房”;没有破裂的在釉中距釉表较近的含“护胎釉”杂质的气泡,使釉色呈现浅褐色圆点。而在烧成过程中,釉内产生的气泡,虽然也在不断合并成较大气泡,但是大多数气泡内由于不含过多杂质,气泡表面张力较大,能够耐受住烧成环境压力,因此能大部分存留下来,形成晶莹剔透的“水眼”;个别破裂的釉内产生的气泡,在釉表留下凹陷小点。

联系我时请说明来自志趣网,谢谢!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