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位日本收藏家以价值超过五百万港币的茶杯招待古董鉴赏家马未都,引发热议。有人曾笑言:这是一杯最昂贵的茶。但在我看来,人自当比茶更值得关注。
孔子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位远道而来,且被引为知音的朋友光临寒舍,岂不比区区一个茶杯更为珍贵?知音难觅,可谓千金难求,无怪乎古今名人都对知音好友以贵客之礼相待,珍而重之。
知音的可贵之处在于心灵的高度契合。
彼时名动四海的苏轼在一次诗会上见到黄庭坚的诗文,便惊其超逸绝尘的才华,但在黄庭坚三十四岁时两人才通信相交,并且二人真正相见是在黄庭坚四十二岁时,一同被新帝召回京师。
苏轼与黄庭坚也可算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知音,二人神交已久,恐早有相见之意,却碍于多种因素的阻挠,八年后才得以真正见面,这样心灵的契合与交流不正是知音间共同追求的超然境界吗?真正的知音不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黏腻交往,而是偶然相见即明了对方所想,油然而生的喜悦。
知音的可贵在于能为对方着想。
流传千古的“羊左之交”说的是:春秋时期,羊角哀与左伯桃结伴去往楚国以求实现抱负。然,因为天突降大雪,二人之中只可有一人能平安上路。于是,二人皆想把机会留给对方,最终双方争执之下左伯桃不堪受冻,气绝身亡,而羊角哀只好独自上路,求得功名。
患难之交,才见真情,虽是个悲剧收场,却发人深省。当然,这样两败俱伤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但两人对彼此的诚挚心意更令人震撼。在此之前,二人不曾相识,却在旅途中结为知音,在危难之前不是争抢机会,而是谦和礼让,为对方着想。
知音的可贵之处在于茫茫人海,只此一人。
鲁迅曾送予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知音实为世上难寻,能觅得一人,人生无憾矣。我们不用刻意苦寻知音,要知道,有缘之人必可引为知音,但能让对方驻足并引为知音,自身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如此才可互相吸引。
,心灵的契合与患难之处的真情才是知音的可贵之处